追尋一枚勛章的“主人”
■段超 解放軍報特約通訊員 朱海濤
前不久,空降兵某部“上甘嶺特功八連”部分列兵走進空降兵軍史館,開展了一場特殊的教育活動。
參加活動的列兵今年上半年剛入伍,完成為期半年的基礎訓練和跳傘訓練后,被分配到該連。這是他們下連后的第一堂教育課。
在展廳中央的單獨展柜中,一枚勛章吸引了大家的目光。這枚勛章表面有些銹跡,正面鑲嵌著紅五星,紅五星中間為飛機、坦克和兩名戰士沖鋒的浮雕圖案。
“指導員,這枚勛章為什么單獨展示?他原來的主人是誰?”列兵劉學研帶著幾分疑惑,輕聲問連隊指導員田肯。
“這是朝鮮政府頒發的‘一級自由獨立勛章’。它的主人是‘七一勛章’獲得者、咱們連的老班長柴云振?!碧锟涎哉Z間充滿敬意,“老班長是志愿軍戰斗英雄。當年走下戰場后,他回鄉務農、隱功埋名。30多年后,老部隊才找到他……”
跟隨田肯的講述,列兵們對這位戰斗英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1年5月,敵人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樸達峰發起進攻。戰斗持續多日,我軍堅守陣地,拼死阻擊。戰斗進行到第6天,瘋狂的敵人再次發起進攻,我軍傷亡嚴重。時任志愿軍第15軍45師134團8連7班班長柴云振挺身而出,帶領全班僅剩的幾名戰士發起沖鋒,堵住敵人進攻缺口。激戰中,戰士們相繼倒下,柴云振的彈藥也用盡了。殊死肉搏中,柴云振的右手食指被敵人咬斷,全身24處負傷,昏倒在陣地上。
此戰,柴云振和戰友們搗毀敵人營指揮所1個,殲敵200余人。志愿軍政治部給他記特等功,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柴云振的事跡感染著戰友們,這支部隊后續涌現出黃繼光等戰斗英雄。
“然而,老班長被輾轉送回國內治療后,就與老部隊失去聯系。”田肯話鋒一轉,講起柴云振深藏功與名的歲月。
“1952年,老班長傷愈后,帶著三等乙級殘廢軍人證,回到家鄉四川省岳池縣。”田肯告訴大家,幾十年歲月里,柴云振從未向人夸耀戰功。他先后擔任過鄉長、農業合作社社長等職務,在工作中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廣受鄉親們贊揚。
“不圖名不圖利,這才是真正的英雄?!瘪雎牪裨普竦墓适?,列兵童盛開向身邊的戰友感慨道。
“老部隊從來沒有忘記英雄。”田肯接過話茬,講起柴云振與老部隊“重逢”的經過——
“1984年,部隊走訪老班長的戰友時,得知他是四川人,就在當地報紙刊登了尋人啟事。老班長的兒子剛好看到這則啟事,覺得姓名、經歷與父親很符合。老班長起初不愿承認自己立過功,可又很思念老部隊。在兒子勸說下,幾經考慮,他才與老部隊取得聯系?!?/p>
1985年,柴云振作為戰斗英雄代表團成員,赴朝鮮參加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35周年紀念活動時,獲頒“一級自由獨立勛章”。2010年,得知空降兵軍史館征集文物,柴云振主動捐出這枚勛章。
2018年,柴云振去世。2021年,他被授予“七一勛章”。
“老班長雖然離開了,但我們要永遠學習他的精神。”田肯告訴新戰友們,近些年來,為弘揚優良傳統、傳承英雄血脈,空降兵部隊總結提煉了十大優良傳統,其中就有柴云振“隱姓埋名、不圖名利”的奉獻精神。
此次教育活動,讓列兵們深受觸動。那枚勛章的“回響”,仍在延續。列兵們發現,那枚勛章的照片,被印在連隊手冊的扉頁上。黨團活動中,柴云振老班長的事跡,是常講常新的話題。
“爭當英雄的種子、默默奉獻的情懷,正一點點在新戰友們心中扎根,激勵大家建功軍營。”田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