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主攻點 拿下硬任務
——怎么看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必須扭住攻堅重點
對于一個政黨、一支軍隊來說,百年都是重大歷史節點,具有標志性意義。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斗目標”;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鮮明提出“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2025年3月兩會期間,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代表圍繞全力以赴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展開熱烈討論。從提出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到強調以攻堅戰方式推進實現,是我們向黨和人民立下的軍令狀,意味著走向百年的人民軍隊將展現出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勝利之師的嶄新面貌。在這個爬坡過坎、收官沖刺最吃勁的時候,我們必須聚焦攻堅重點,鉚足攻堅干勁,積聚攻堅力量,切實擔起這副光榮的沉甸甸的擔子。
為什么要堅持以戰領建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懷著“永遠把敵人和戰爭擋在國境之外”的夢想,法國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在時任陸軍部長馬奇諾元帥的推動下,構筑起一座“固若金湯”的防御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轟鳴的戰車繞道阿登山脈攻入法國,使這座號稱世界上“最堅固的防線”淪為“最豪華的擺設”。戰爭史上,從1941年英國遠東艦隊覆滅,到1945年日本關東軍要塞被粉碎;從1973年以色列巴列夫防線被沖垮,到1991年薩達姆防線被跨越,“馬奇諾防線”式的劇情一次又一次上演。這啟示我們,如果不顧戰爭形態和戰場形勢變化,作戰需求搞不準,看似搞了許多建設,其結果不僅無助于戰斗力提升,還會造成巨大浪費,甚至釀成不可饒恕的歷史性錯誤。
軍隊是要打仗的,仗怎么打,軍隊就怎么建。以戰領建、抓建為戰,是軍事斗爭基本規律。2025年5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第17屆蘭卡威國際海事和航空展上,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圍觀中國展臺,許多國外觀眾紛紛到現場拍照“打卡”。近年來,我們堅持以作戰需求為牽引,瞄準明天的戰爭穩步推進武器裝備發展,做到未來打什么仗,就發展什么武器裝備,確保研發和生產的武器裝備適應能打仗、打勝仗要求。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只有把準建的著力點、提高戰的含金量,才能形成實實在在的戰略能力。
對軍隊來說,這能力那能力關鍵還是戰的能力。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最終要落到提高打贏能力上。這些年,我軍軍事應對行動趨于常態,應急應戰專項任務不斷增多,呈現出練兵用兵一體化、兵力運用常態化的鮮明特征。通過以戰載訓、拿敵練兵,部隊在斗爭洗禮中愈戰愈勇、愈斗愈強。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要把現實斗爭、危機應對、戰爭準備有機結合起來,因敵因情因勢創新軍事斗爭策略,增強斗爭針對性、主動性、塑造力,在斗爭中發現和解決問題、檢驗和提高能力。
為什么說我軍建設“十四五”規劃收官是攻堅戰的堅中之堅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關于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大部署,標定了軍隊建設“十四五”時期及今后一個時期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指向和發展重心。2025年,是我軍建設“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圓滿完成既定任務,對如期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我軍建設“十四五”規劃是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三步走”的起步規劃。這個規劃立足“兩個大局”,鮮明立起聚焦實戰的高質量發展重大主題,布局戰略力量和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建設,統籌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打造高水平戰略威懾和聯合作戰體系,部署的都是我軍建設戰略任務,落腳點在于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是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藍圖設計。“十四五”規劃收官成效怎么樣,基本決定我軍到2027年能夠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千方百計加快規劃執行,落實好重大建設任務,實現好關鍵能力指標,是當前緊要之緊要。我們必須錨定目標按下“快進鍵”、拉滿“進度條”,確保交出合格答卷。
為什么要推進體系作戰能力集成
現代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系統與系統的較量,只有注重體系融合,作戰能力才能集成提升。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更應堅持體系建設、體系運用、體系訓練,提升整體效能,生成最大戰斗力。
關鍵作戰要素鑼齊鼓不齊,是形成作戰能力必須解決的一個瓶頸問題。近年來,我軍十分注重加強體系作戰能力建設,通過打通經脈、構建體系、常態演訓,較好實現了力量上“合”、行動上“聯”、效能上“優”、指揮上“統”。同時,我軍作戰體系還有不少短板弱項,裝備、戰場、人才、訓練條件等還沒有配套跟上等問題依然存在。要實現聯合作戰能力整體提升,就必須成體系加強力量編組、武器裝備、陣地設施、指揮通信、綜合保障、法規制度等配套建設,下大力解決好體系抓建難題。
形成實打實的戰略能力,必須推動各作戰要素融合增效。在廈門胡里山炮臺上,有一門挺立100余年的280毫米口徑克虜伯大炮,此炮是世界現存19世紀制造的最大、完整保存在炮臺原址的后膛海岸炮。當年清軍雖然擁有先進的火炮,但由于訓練水平不高,士兵對先進武器的操作不熟練,加上海防力量分屬不同派系,缺乏統一指揮協調,“大殺器”僅僅發揮出“小作用”。對于戰略能力生成來說,完成規劃任務、項目建設僅僅是基礎的第一步,體系集成作戰能力則更為關鍵。從指揮鏈、殺傷鏈、保障鏈,到戰場、裝備、人才各要素,都要聚焦體系貢獻率發力,依靠高效能的聚合融合實現聯合作戰能力整體提升。
如何抓好戰斗力檢驗評估
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戰斗力檢驗評估是關鍵一環,直接影響是否能夠打贏未來戰爭。用好這一手,發揮其摸清真實底數、及時反饋整改、促進能力形成的作用,才能確保規劃任務落實、關鍵指標實現。
科學可行是戰斗力檢驗評估的基本要求。2024年秋,某旅模擬訓練中心正在進行模擬對抗檢驗。某合成營營長靈活指揮偵察、火力、通信等要素力量,向模擬藍軍發起進攻。很快,模擬對抗系統對該營行動計劃、協同計劃、保障計劃生成評估數據并顯示存在問題。模擬結束后,該營及時調整火力配置、兵力協同等方案計劃,在實兵對抗訓練中進一步檢驗改進。仗怎么打,檢驗評估就應怎么搞。不能把理論指標當成實際戰斗力、把要素和領域能力當成體系戰斗力,否則就會導致評估失真失準。只有把握好定量和定性、要素和體系、分域和整體、靜態和動態的關系,制定科學可行的檢驗評估方案和實施辦法,才能檢驗出攻堅任務完成質量好壞,測算出作戰能力水平高低。
最嚴導向是戰斗力檢驗評估的有力保證。這些年,全軍常態開展訓練作風整治,加大訓練監察力度,健全訓練考核評估體系,推動訓練從形式到內容進一步向實戰聚焦,訓風演風明顯好轉。打仗硬碰硬,檢驗評估更要實而又實、嚴而又嚴。必須實行最嚴格的檢驗評估,能力不具備決不放過,以真考實評促進真訓實練、真打實備,確保攻堅戰的能力建設成色十足。
統籌展開是戰斗力檢驗評估的重要方法。戰斗力建設是通過促進各構成要素有效集成,實現戰斗力水平整體提升的實踐活動。做好戰斗力檢驗評估,應該覆蓋戰斗力全部要素,既評價作戰能力形成情況和軍事訓練水平成效,還考核聯合作戰政治工作、后勤和裝備保障、戰斗精神等,從而得出完整準確全面的評估結果。特別要看到,戰斗力檢驗評估必須同攻堅戰各項工作一體設計、統籌展開,融入戰建備攻堅全過程各方面扎實深入組織,充分發揮檢驗評估摸清能力底數、促進能力建設的作用。
(執筆:徐學文、葉念、毛良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