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磊落無塵埃”
■高先千
共產黨人做人為官從政,“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在我們黨內,劉少奇同志就是這樣的人。他人格高尚、嚴以律己、廉潔奉公,“心如明鏡照乾坤,光明磊落無塵埃”。劉少奇50歲生日時,朱德同志稱贊他:“真理尋求得,平生能堅持。”
劉少奇始終認為:“必須把樹立實事求是的作風,作為加強黨性的第一個標準。”他從不隱瞞自己的政治觀點,光明磊落,襟懷坦蕩,敢于講真話、講實話,也鼓勵別人講真話。劉少奇一生為真理而奮斗,凡符合實際的,符合人民利益的,他就堅持;凡經過實踐檢驗不符合實際的,他就勇于在工作中加以改正。
劉少奇在白區工作時,常常經手幾萬元黨的活動經費,但他分文不動,每天只買些蘿卜燴點饃維持生活。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常說:我們花的錢都是人民群眾勒緊腰帶節省出來的,是人民的血汗,公家的錢,不能亂花。他修改文章習慣用鉛筆,一則方便,二則經濟。就是這些廉價的東西,劉少奇仍是分毫計較,連只剩下寸把長的鉛筆頭也想辦法廢物利用——安上個筆帽,繼續使用。
劉少奇要求,不管是秘書,還是駕駛員、炊事員、護士等,只能叫他“少奇同志”,不能稱呼他的職務與官銜。1954年,劉少奇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有一天,秘書向劉少奇匯報工作時,喊了一聲“委員長”,劉少奇沒有反應,這位秘書以為他沒有聽見,又喊了一聲,還是沒有回答。等喊到第三聲時,劉少奇才緩緩抬起頭來,不高興地說:“你怎么突然叫這個,不別扭嗎?”過了一會,劉少奇又和氣地對秘書說:“以后不要這樣叫了,叫‘同志’多順口呀!”后來劉少奇當了國家主席,仍然讓大家叫他“少奇同志”。
劉少奇對外出視察規定了“四個不準”:一不準迎來送往;二不準請客吃飯;三不準收禮受贈;四不準前呼后擁。劉少奇自己嚴格遵守并督促工作人員執行這些規定,地方干部送來的土特產一律退回,送來少量食品按市價付錢;外賓贈送的禮物全部上交,從不據為己有。
最是清風傳家遠。1959年,家鄉的一些親戚聽聞劉少奇擔任國家主席的消息后,就跑到北京找他辦事。對此,劉少奇專門開了一次由家庭成員和來京親屬參加的家庭會議表明態度。他在會上說:“我是國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產黨員,不能隨便行使自己的職權。”
劉少奇總是教育子女好學上進、圖強自立。1951年初,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系黨支部召開黨員大會,研究關于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預備黨員轉正問題。會前,劉少奇親自給中國人民大學寫了封信,認為劉愛琴沒有達到黨員標準,不同意她轉正。最后,劉愛琴的預備黨員資格被取消了。他不僅從不為子女謀私利,從不搞特殊化,還鼓勵子女去基層工作、到艱苦的地方鍛煉。女兒劉愛琴、兒子劉允斌,都先后到內蒙古支邊。
光明磊落、坦蕩無私,是共產黨人的光輝品格,也是干部應該錘煉的品質修養。共產黨人、革命軍人要以劉少奇為楷模和標桿,襟懷坦白、表里如一,堅守正道、弘揚正氣,堅持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保持平和心態,看淡個人進退得失,心無旁騖努力工作,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