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崇明區中興鎮的廣福寺,沉睡著崇明一代抗日先烈蔣煊洲的英靈。滄海桑田、日月變幻,承載的是他“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巍巍壯舉,緬懷的是他“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昭昭英魂。
蔣煊洲,字光亞,1907年12月生于江蘇省崇明縣汲浜鄉永南村一戶書香門第,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他開始探索救國真理,不斷學習進步思想,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組織力量同惡勢力作斗爭。
1938年3月18日,日本侵略者侵占崇明,四處搶掠奸淫。崇明島百姓遭此劫難,人心惶恐。蔣煊洲立即著手召集人員,組建常備中隊,很快由9人、6支槍發展到數十人、19支長短槍,隊伍活動范圍東至汲浜鎮,西到崇明第三區所轄的大椿鎮一帶。隨著隊伍壯大,蔣煊洲也開始尋機懲戒日寇。
10月,在三區活動的蔣煊洲接到三區抗日游擊隊負責人金有祥的通知,要蔣煊洲率隊到謝家鎮鎮東聽“崇明縣民眾抗日自衛總隊”參謀瞿犢講話。當得知準備組織一個敢死隊進攻日寇時,蔣煊洲及其隊員無一示怯,個個爭先。翌日晚,蔣煊洲率隊開進堡鎮,埋伏在堡鎮富安紗廠附近的一條橫溝邊。拂曉,蔣煊洲指揮部屬集中火力向富安紗廠內的日寇射擊。戰斗持續了約3個小時,后奉命率隊撤回營地。
1938年12月,蔣煊洲協同金有祥、沈鼎立兩支部隊打擊四區南沙土匪余孽,經過搜繳,共得步槍250余支、機槍11挺。1939年3月8日清晨,南沙土匪部隊約千人猛攻蔣煊洲部駐地高宅蔡,蔣煊洲率140余人奮起抵抗。激戰至上午9時,西南方出現日寇,蔣煊洲部受到夾擊,只得放棄駐地分散突圍。至傍晚,蔣煊洲趕到合興鎮西小漾橋時,見到僅有20多人突圍,感到懊喪不已。
1939年5月下旬,蔣煊洲所部和金有祥部隊都已分散隱蔽。在聽聞日寇欲乘麥收之際下鄉搶掠的情報后,他和金有祥一道率部屬200余人,直奔堡鎮。傍晚,蔣煊洲下令進攻日寇設在中山公園、大通紗廠、富安紗廠的3個據點。21時左右,槍聲大作,日寇躲在據點里發槍頑抗。約1小時后,蔣煊洲、金有祥即率隊撤出,于半夜回到駐地。
8月上旬,蔣煊洲欲設埋伏活捉陳家鎮偽自治會會長、漢奸張念依,便跟金有祥約好,將部隊帶至白祠堂埋伏起來。待從縣城駛向堡鎮的載客班車駛至白祠堂,蔣煊洲部隊立即攔住檢查,未見張念依即放行。之后又得知兩輛滿載日寇的汽車駛來,當即決定予以打擊。當日寇汽車駛至白祠堂,蔣煊洲所部和金有祥部隊迅即開火。日寇突然遭到三面伏擊,只得慌亂打槍。至太陽落山,日寇調頭向西逃竄。
蔣煊洲在伏擊日寇后,留駐在二區所轄上小豎河附近。8月20日,日寇包圍了蔣煊洲部宿營地。蔣煊洲果斷迎敵,命令一、三分隊分頭迎擊日寇,自己率第四分隊當面作戰。由于四分隊剛剛組建,缺乏戰斗經驗,交戰半小時便不支而退,蔣煊洲只帶少量部屬且戰且退。退至北岸后,他情知已臨絕境,便命令部屬向各方分散,自己掩護他們。部屬不忍離開隊長,蔣煊洲說:“敵人被我所殺者甚多,我死已無憾,所恨者未能親見日寇之慘敗,與諸君共慶中國勝利耳!”說完,令部屬撤退,自己誓同日寇作殊死拼殺。
日寇瘋狂撲向蔣煊洲,他瞅準時機向日寇打出3顆子彈,2名日寇應聲倒地。此時,蔣煊洲想自盡殉國,然而已無子彈。眼見日寇近身,他用盡平生之力將手槍擲向敵人。日寇倒下,蔣煊洲亦同時飲彈倒地。余下日寇見蔣煊洲已失抵抗能力,上前對他用刺刀亂戳。崇明一代抗日英雄,在日寇亂刀下為抗日戰爭流盡了最后一滴鮮血。
下午,蔣煊洲所屬部隊趕至上小豎河,尋找犧牲戰友。一個戰士發現蔣煊洲遺體后,嚎啕大哭,把上衣脫下來罩在蔣煊洲頭上。鄉間父老聽聞蔣煊洲犧牲,無不為之痛哭流涕,并擺香燭飯酒祭奠亡靈。
抗日戰爭勝利后,人們將汲浜鄉命名為光亞鄉,來懷念蔣煊洲烈士在抗日戰爭中的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