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實戰礪鋒芒
——“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見聞之二
■中國軍網記者 馬嘉陽 通訊員 王振 廖彬華 張永清
風撥弄著樹葉,送來一陣清涼。
此刻,對于中國海軍選手夏鴻成而言,焦躁、緊張卻在心中蔓延。他和隊友正依托身前的運兵車車窗,瞄準約150米外的公交車——劫持人質的“歹徒”頭靶會隨機閃現在4個車窗,且每次僅現身3秒。
夏鴻成對比賽規則早已熟稔于心,但現在,風成了最大的變量。他的眼睛不時盯著風速儀屏幕,上面的數字正在瘋狂跳動:3米/秒、6米/秒,瞬間又跌回2米/秒……風的方向更是捉摸不定,時間流逝的滴答聲在腦海中逐漸放大,他緊咬嘴唇,強迫自己冷靜。
呼吸,被壓到最輕,夏鴻成調整好姿勢,目光透過瞄準鏡不停地在幾個車窗口游動,等待“歹徒”現身。突然,目標在左側車窗閃現!肌肉記憶驅動他的食指完成微調、預壓、擊發!憑借默契配合,夏鴻成和隊友在這個課目的比拼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記者了解到,“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的課目設置,借鑒了實戰案例、近些年全球發生的恐怖事件應對之策,以及各種特戰比武中的國際慣例,每個課目都帶有實戰背景,凸顯實戰特點。
7月16日上午,在位于新疆烏魯木齊的武警部隊某訓練基地,參加“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的各國參賽隊員展開激烈角逐。圖為各國參賽隊員進行“搭乘舟艇水上狙擊”課目競賽。侯崇慧 攝
在“搭乘舟艇水上狙擊”課目競賽現場,越南選手黎文芳和隊友匍匐在沖鋒舟首舷,身體隨著船體搖晃而起伏晃動。他們的眼睛死死盯著200米外的目標——兩個同樣在水面上搖擺的靶標。為了尋找穩定的擊發“窗口期”,兩人遲遲沒有射擊。
“如何克服船體和靶標的雙重晃動,捕捉風浪起伏中那稍縱即逝的瞬間,是這個課目的主要‘考點’。”該課目主裁判王帥龍緊盯著湖面,神情專注,“就像在湍急的河流中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船體晃動幅度略微減小,黎文芳漸漸放松身體,跟隨船體搖擺的頻率調整呼吸,讓身體與船體在同頻搖擺中形成一個整體。瞄準鏡里,準星與靶心重合的一瞬間,他果斷擊發,成功命中。
7月16日上午,在位于新疆烏魯木齊的武警部隊某訓練基地,參加“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的各國參賽隊員展開激烈角逐。圖為中國參賽隊員進行“搭乘舟艇水上狙擊”課目競賽。侯崇慧 攝
“融入實戰背景的競賽課目,實現了賽場與戰場的無縫對接。‘搭乘舟艇水上狙擊’課目就是我們結合遂行多樣化任務實際設計的新課目。”談及設計理念,“守正創新”是王帥龍口中的高頻詞:競賽緊盯未來戰場拓展延伸的方向,在追求卓越中設置高難課目,這體現了對未來反恐狙擊作戰的前瞻思考和主動設計。他告訴記者,在劈波斬浪中尋求制勝一擊,已成為現代狙擊手必須跨越的新門檻。
和隊友配合打出好成績的中國選手朱家紅難掩喜悅,不只是因為排名,更多的是看到了狙擊訓練的突破方向。他們結合擔負任務特點,在復盤中已經在延伸思考“以動制動”“以靜制動”等多種典型場景狙擊訓練方法,準備將這些在賽場上獲得的啟發帶回去跟戰友交流討論。
“實戰場景的深度‘復刻’,讓瞄準鏡里的‘戰場’更加清晰。”朱家紅深有感觸地說,瞄準未來戰場,強化專攻精練,才能讓每一顆子彈穿透戰場的迷霧,直擊制勝的“靶標”。
對此,突尼斯選手阿米爾·阿南有著相同的感受。經過“人機協同隔障狙擊”課目比拼,他覺得,“這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比拼,而稱得上是一場戰斗”。
“這里的每一顆子彈都精準鎖定‘戰場’。”阿米爾·阿南通過場邊翻譯告訴記者,這個課目既挑戰射手對各種目標的快速捕捉、判斷識別和臨機協同能力,又極大考驗心理素質和抗干擾能力,真有種實戰的緊張感。他們通過賽后分析存在的問題,也積累下了一份寶貴的實戰經驗。
7月16日上午,在位于新疆烏魯木齊的武警部隊某訓練基地,參加“鋒刃-2025”國際狙擊手射擊競賽的各國參賽隊員展開激烈角逐。圖為工作人員與古巴參賽隊員交流射擊心得。侯崇慧 攝
(中國軍網烏魯木齊7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