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媒體披露,7月中旬,一架美軍C-17運輸機裝載一批B61-12型熱核重力炸彈,從美國新墨西哥州柯特蘭空軍基地起飛,經過約10小時飛行后降落在英國薩福克郡拉肯希思皇家空軍基地。這是自2008年以來首次在英國本土部署美國核武器。隨即,英國國防部7月21日在一份文件中證實,將使用F-35A搭載美國核武器,重新獲得空射核武器能力。
鑒于這架美軍C-17運輸機“全程飛行軌跡都能被監測到”,且完成運輸不久即由英國媒體公開報道,可以看出,在俄烏沖突持續、歐洲局勢高度緊張的當下,美國強化在歐洲的核部署,有著明顯的升級對抗態勢甚至搞“核訛詐”的企圖。面對各方質疑,美國國防部官員給出了一套極其繞口的說辭:“根據美國的長期政策,我們既不確認也不否認美國核武器在任何特定地點的不存在或存在。”這種充斥著官僚主義色彩的“標準回應”,暴露的恰恰是美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小心機。
美國此舉并不是什么臨時起意的“應急部署”。長期關注全球核動態的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認為,美國核彈頭重返英國早有蛛絲馬跡——五角大樓在2023財年預算文件中將英國列入接受“特殊武器”存儲設施升級的基地名單,而所謂“特殊武器”不過是美國官方文件對核武器的掩飾性說法罷了。五角大樓有關文件還提到,正在升級位于歐洲的核武器儲存設施,預計將在13年內花費3.84億美元,而拉肯希思基地近期的設施升級工作,包括增設防御彈道導彈攻擊的掩體和屏障。很明顯,美英為接收B61-12型熱核重力炸彈早已做好準備。
美國時隔近20年后將核武器重新部署到英國,牽動國際社會敏感神經。B61-12型熱核重力炸彈兼具戰術核武器和戰略核武器特點,其當量可根據需要在300噸至5萬噸之間調整,最大當量相當于二戰期間投在日本長崎的原子彈的兩倍多。更為關鍵的是,它采用了先進的慣性導航系統,可以從距離目標數十英里的地方投下,在可動式制導尾翼組件配合下自主飛行,擁有防區外目標打擊能力。當這種“精確核武器”與F-35A隱形戰斗機結合使用時,實際上模糊了戰術核攻擊機和戰略核打擊平臺之間的區別,大大降低了核武器的使用門檻。英國首相斯塔默在北約峰會上宣布采購12架F-35A戰斗機,以重新獲得空射核武器能力;他同時表示,由于重新研制核彈頭費用過于高昂,英國很可能采用與美國“核共享”的方式——核彈頭所有權歸美國,執行核打擊任務的F-35A戰斗機由英國控制。可以看出,英國此前的表態也是在為美國核武器重返英國做鋪墊。
不僅是在英國,美國在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等歐洲國家采用的也是“核共享”模式。比利時小布羅赫爾空軍基地部署有15枚B61-12型熱核重力炸彈,德國比歇爾空軍基地有15枚,意大利蓋迪-托雷空軍基地有15枚,荷蘭沃爾克爾空軍基地有15枚,土耳其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有約20枚。加上這次重返英國的一批B61-12型熱核重力炸彈,美國在歐洲的核武器部署網絡將更加密集。這種做法,實質上是讓盟友出錢出力充當“核炮灰”,而美國則牢牢攥著核武器的最終控制權。
美國這一步棋極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不僅違背了冷戰結束后核裁軍的歷史潮流,更是對全球核安全秩序的嚴重沖擊。俄羅斯總統普京此前已批準修改俄羅斯核威懾政策,明確“得到核武國家支持的無核國家發動的攻擊,將被視為對俄羅斯的聯合攻擊”。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也發出警告,強調“威脅打擊俄羅斯境內目標”可以成為俄使用核武器的理由。
美國口口聲聲說要“維護和平”,實際上卻在歐洲大陸重新點燃核軍備競賽的導火索,進一步推高核對抗的風險。歐洲核武擴散,乃至由此引發的軍備競賽,并不會增加歐洲大陸的安全。那些繞口的外交辭令和“既不確認也不否認”的官僚腔調,掩蓋不了美國挑動地區緊張局勢、謀求地緣政治私利的險惡用心。
文字:浩洋
漫畫創意:王粲
漫畫制作: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