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關鍵時頂得住的干部
■黃家波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山東抗日根據地工作一度受挫,黨中央派羅榮桓同志主持山東工作。羅榮桓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一系列策略辦法,不但徹底扭轉了不利局面,而且使山東成為當時我們黨唯一全面控制了戰(zhàn)略要點的省份。毛澤東同志就此高度評價道:“山東只換上一個羅榮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聞鼙鼓而思良將。奮進建軍百年、打好攻堅之戰(zhàn),同樣需要一大批關鍵時刻能夠挺身而出、擔當作為、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
大事難事看擔當。習主席強調:“中華民族正處在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我們的改革發(fā)展正處在克難攻堅、闖關奪隘的重要階段,迫切需要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干部。”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關鍵時能否頂得住,是對一名黨員干部黨性、作風、政治品格、擔當精神、業(yè)務能力、群眾威信的綜合檢驗。當前,強軍事業(yè)又處在一個關鍵當口,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了最吃勁的時候。我們要有效應對來自外部的遏制打壓,完成好艱巨繁重的戰(zhàn)建備任務,如果沒有一大批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生死關頭豁得出來的黨員干部,就不可能有效化解危機、戰(zhàn)勝困難挑戰(zhàn),就不可能在強國強軍的新征程上創(chuàng)造新的更大奇跡。
人才自古要養(yǎng)成,放使干霄戰(zhàn)風雨。越是重大關頭、關鍵時刻,越是形勢復雜、挑戰(zhàn)嚴峻,越能砥礪品格、錘煉作風、增長才干。“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對黨員干部來說,不經歷一些“千鈞一發(fā)”,不接一接“燙手山芋”,不當幾回“熱鍋上的螞蟻”,就不可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也不可能成長為“疾風勁草”“烈火真金”。有人這樣精辟地總結:沒有經受險局困局危局殘局的錘煉,就不能提高勝戰(zhàn)之能;沒在任務會戰(zhàn)中啃過“硬骨頭”,就難以體會到攻堅之難。
“人在事上練,刀在石上磨。”黨員干部應把個人理想抱負融入強軍實踐,該做的事,知重負重、攻堅克難,頂著壓力也要干;該負的責,挺身而出、沖鋒在前,冒著風險也要擔,自覺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斗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努力練就擔當重任的鐵肩膀、真本領。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干部的成長,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yǎng)。各級黨組織應有組織有計劃地把黨員干部放到部隊建設一線、艱苦復雜環(huán)境、關鍵吃勁崗位摔打錘煉,注重在重大演習、聯合訓練、搶險救災等任務中考察干部,真正將那些“銳意進取、奮發(fā)有為、關鍵時頂得住的干部”識別出來、選準用好。
(作者單位:武警湖北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