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偉大團結精神
——從抗戰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⑧
■丁曉春 李 妍
●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才能勝利
回望中國人民14年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我們能強烈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民族團結抗戰那種鋼鐵般的力量,會為全民族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團結精神所震撼。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民族眾志成城奮勇抗戰的偉大勝利。習主席指出:“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今天,我們紀念抗戰勝利、緬懷抗戰英烈,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弘揚偉大團結精神,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凝聚起團結的力量、奮進的力量、勝利的力量。
偉大團結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鮮明標識。這種精神標識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浴血奮戰中得到進一步彰顯。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召喚下,我們看到“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的協力合作,看到“工農兵學商,一起來救亡”的全民動員,看到“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則后方之芻粟一日不能停”的全力支援……全體中華兒女以天下為己任,不分階級黨派、不分地域民族、不分海內海外,男女老幼團結一心共赴國難,匯聚成團結抗戰的鋼鐵洪流。
力量源于團結,團結才能勝利。毛澤東同志在《論持久戰》中深刻指出:“日本敢于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日本侵略者認為中國不過是“一盤散沙”,繼而采取所謂“速決”的計劃,妄圖3個月滅亡中國。面對亡國滅種的侵略戰爭,中華民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激發出無堅不摧的力量,最終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事實證明,團結是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無論遇到多么大的驚濤駭浪,只要14億多中國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就沒有干不成的事、邁不過的坎。
在黨的旗幟下加強團結。毛澤東同志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一文中寫道:“只有經過共產黨的團結,才能達到全階級和全民族的團結,只有經過全階級全民族的團結,才能戰勝敵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務。”習主席指出:“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只有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凝聚在黨的旗幟下,才能匯聚起全民族的最廣泛力量。一個政黨,領導核心至關重要。核心就是主心骨、定盤星。圍繞黨的領導核心加強團結,是在抗日戰爭中得出的寶貴經驗,也是奪取抗戰勝利最可靠、最堅強的保證。新征程上,我們弘揚偉大團結精神,就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在黨的旗幟下為強國強軍事業而團結奮斗。
用目標和行動贏得團結。習主席指出,“圍繞明確奮斗目標形成的團結才是最牢固的團結”。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配合正面戰場,我軍官兵以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取得了平型關大捷、雁門關伏擊戰大捷、陽明堡大捷等勝利,鼓舞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士氣;發動百團大戰,沖破日本侵略者的“囚籠政策”,捍衛了抗日根據地,扭轉了抗戰局面;堅持游擊戰爭的戰略戰術,采用破襲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靈活戰法,抗擊日偽軍的“掃蕩”“清鄉”“蠶食”,用英勇頑強的斗爭贏得全國人民的高度信賴,增強了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信心。歷史證明,我們黨堅持以最明確的目標和最有力的行動,贏得民心、凝聚力量。作為新時代革命軍人,我們弘揚偉大團結精神,就要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實踐,在各自崗位上當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行動派、實干家”,用實干苦干加巧干,用跨越更多“雪山”“草地”、征服更多“婁山關”“臘子口”的實際行動,在一步步推進偉大目標實現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敢于斗爭中維護團結。毛澤東同志曾說:“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后,蔣介石開始消極抗戰積極反共,汪精衛叛國投敵,國內團結危如累卵。為此,我們黨提出“堅持抗戰到底——反對中途妥協!鞏固國內團結——反對內部分裂!力求全國進步——反對向后倒退!”的口號,堅持以“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進行堅決斗爭,一次次打退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反共高潮。我們黨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衛立場,面對頑固勢力,果斷實施自衛反擊,彰顯了我們黨為團結而敢于斗爭的政治智慧和堅定立場,捍衛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維護了團結抗戰大局。團結是“國之大者”,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堅固基石,面對風高浪急乃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唯有堅持團結,敢于以斗爭維護團結,才能為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提供重要保證。今天,我們每個人都要勇于為維護國家統一、人民團結、全國各民族的團結而斗爭,勇于同危害國家安全的思想和行為作堅決斗爭。新時代革命軍人更要強化斗爭意識,發揚斗爭精神,著力提高勝戰能力和打贏本領,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