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建設:鍛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國防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習主席強調:“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重視加強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1939年10月,毛澤東同志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明確提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并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推進,是我們黨的一大創舉。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制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行動綱領,壯大黨的隊伍,鞏固黨的組織,整頓黨的作風,為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流砥柱作用、奪取最后勝利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證。
一
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的工程”,表明我們黨對加強自身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的必然要求。“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進行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是同我們黨的歷史,是同我們黨的十八年斗爭史,不能分離的”。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在深入總結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全面抗戰爆發以來取得成功經驗和遭受失敗教訓的基礎上,明確提出“鞏固黨的組織”等任務,并堅信在新老黨員、新老干部、中央和地方組織以及抗日武裝力量和進步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是能實現這些任務的。
實現全黨新的團結統一的必然要求。全面抗戰爆發后,新成立的一些黨組織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還沒有鞏固起來;同時,老黨員也存在提高水平的問題,老的黨組織也存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進一步鞏固等問題。此外,黨內出現的右傾思想使個別人員在處理與國民黨的關系時,不能堅持獨立自主的正確立場。這些因素的存在,影響著黨的團結統一。因此,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鞏固黨,成為我們黨當時面臨的一個重大任務。
引領抗戰前進正確方向的必然要求。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捍衛民族獨立最堅定,維護民族利益最堅決,反抗外來侵略最勇敢。全面抗戰爆發后,黨所處的環境和擔負的任務,與之前有很大的不同,環境更為復雜,任務更為艱巨。面對亡國滅種的深重民族危機,迫切需要一支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以卓越的政治領導力和正確的戰略策略來指引中國抗戰的前進方向。只有盡一切努力鞏固黨的組織,才能使黨有準備克服面臨的困難,引領抗戰取得勝利。
二
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積極探索加強自身建設的思路舉措,為更好地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來建設黨。我們黨從一開始就是一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為基礎的黨。毛澤東同志提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理解,集中十八年的經驗和當前的新鮮經驗傳達到全黨,使黨鐵一樣地鞏固起來,而避免歷史上曾經犯過的錯誤——這就是我們的任務。”這就得出了必須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來建設黨的科學結論。這一原則要求“學會靈活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國際經驗應用到中國每一個實際斗爭中來”,使黨的各級組織和共產黨員都能做到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全國范圍”是一個地域概念,要求黨的組織不僅在解放區,而且在廣大的國統區和敵占區也要大力發展,并通過各種方式和途徑擴大黨的影響。“廣大群眾性”是黨員成分上的要求,強調在發展和吸收黨員時,要注意黨員來源的普遍性。“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是對共產黨員的素質和黨組織的質量的要求,明確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和組織建設,提高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布爾什維克化”是就黨的總路線和黨的性質來說的,“黨更加布爾什維克化,黨就能、黨也才能更正確地處理黨的政治路線,更正確地處理關于統一戰線問題和武裝斗爭問題”。
成為全民族抗戰的領導核心和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這一實踐指向要求“共產黨員及其所領導的民眾和武裝力量,應該最積極地站在斗爭的最前線,應該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我們黨必須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堅決維護、鞏固、發展統一戰線,堅持獨立自主、團結抗戰,維護團結抗戰大局。共產黨人必須勇敢戰斗在抗日戰爭最前線,以自己的政治主張、堅定意志、模范行動,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民族先鋒,發揮好中流砥柱作用。
三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建設的成功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為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歷史啟迪。
確立堅強核心,把全黨團結成一塊堅硬的鋼鐵。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批準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正確路線,進一步確定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為黨領導抗戰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黨敏銳把握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歷史大勢,圍繞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這個任務不斷加強政治領導,確保了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特別是黨的七大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使全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統一和團結,為奪取抗戰偉大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
強化理論武裝,在全黨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毛澤東同志指出:“普遍地深入地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的任務,對于我們,是一個亟待解決并須著重地致力才能解決的大問題。”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堅持“掌握思想領導是掌握一切領導的第一位”,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提高全黨理論修養。特別是延安整風運動,進行了一次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
貫徹黨的組織路線,建強黨的組織體系和黨員干部隊伍。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要把我們黨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紀律的原則之下,堅強地團結起來。”抗日戰爭時期,我們黨形成了正確的組織路線、組織原則和干部政策,堅持“大量的十百倍的發展黨員”,大規模吸收知識分子,大力度培養訓練干部,黨的隊伍和組織迅速發展、組織建設日益成熟,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組織基礎。
弘揚優良作風,培塑先進純潔的光輝形象和過硬能力。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要完成打倒敵人的任務,必須完成這個整頓黨內作風的任務。”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創造性提出“黨風”的概念,先后發表《紀念白求恩》《整頓黨的作風》《為人民服務》等文章,指導和推動黨的作風建設。伴隨著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深入推進,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總結我黨建設的經驗,精辟概括黨形成的優良作風,提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這三大優良作風,是我們黨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成為黨領導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證。
歷史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輝煌歷程,始終與黨的建設同頻共振、相互促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成功實踐,把中國共產黨鍛造成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借鑒抗日戰爭時期黨的建設的成功經驗,不斷加強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提高馬克思主義水平,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以更大力度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使我們黨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純潔、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有戰斗力。
(執筆:劉鵬、古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