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畫面定格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
新華社記者米思源、張瑞杰、厲彥辰
9月23日,為期5天的第十一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在長春閉幕。自19日以來,超音速戰機高速飛行產生的脫體渦流和表演機拉出的道道彩煙,共同點染長春上空。回顧這次活動,既有專業飛行,又有溫暖時刻,一個個精彩畫面令人難忘。
畫面一:雙機點贊
雙機拉起、翩然分開、對沖交叉,白色煙跡在北國長空畫出巨大心形。
這是空軍航空大學“紅鷹”飛行表演隊帶來的動作——“雙機點贊”。此前,他們曾在第十五屆中國航展上首次表演這個動作。
“紅鷹”飛行表演隊隊員均由空軍航空大學飛行教官兼任。八機鉆石斤斗、七機開花、龍騰盛世、四機對沖、六機快滾……為了這次活動,飛行教官們共準備了19個難度大、樣式新的表演動作。比如,在表演八機鉆石斤斗——這一“紅鷹”飛行表演隊的招牌動作時,兩架飛機之間的間隔只有3米。
高難度的飛行表演背后是矢志打贏的不懈追求。“紅鷹”飛行表演隊隊員張力說:“這是人民空軍的硬核浪漫。”
畫面二:殲-20打開座艙蓋
過去幾天,一張殲-20打開座艙蓋的照片,在網絡上掀起一波波熱議浪潮。
活動現場,當殲-20完成空中飛行展示,緩緩滑行至停機位,座艙蓋開啟的那一刻,現場觀眾發出陣陣歡呼,不少人揮舞雙手向飛行員致意。
首次在空軍開放活動中進行靜態展示的殲-20,褪去大國重器的神秘面紗,讓觀眾得以“零距離”觀察它的細節構造,也是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
當觀眾的歡呼聲蓋過戰機滑行的轟鳴聲,空軍開放活動此刻有了最生動的注腳——這不是單純的裝備展示,還讓人們觸摸到了大國空軍的強勁脈搏。
畫面三:殲-6無人機
在本次活動殲擊機的展示序列中,一個特殊的機型引人注目——由退役戰機殲-6改裝而成的殲-6無人機。這型機于1995年首飛成功,可作攻擊機和訓練靶機。
飛行表演開始后,殲-20、殲-16、運油-20A、空警-500等戰機在殲-6無人機上空飛過時,觀眾紛紛舉起手中拍攝設備,定格這一珍貴瞬間。
殲-6無人機與其他國產先進戰機的同框,構成了一幅人民空軍從“國土防空”向“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轉型的生動圖譜。
畫面四:機翼下遮陽
9月下旬,藍天如洗,陽光正好。活動現場,不少人自帶防曬裝備阻擋強烈的紫外線,還有一部分觀眾選擇了更為特別的“防曬方式”。
在這次空軍開放活動現場,許多戰機的機翼下都“擠”滿了觀眾。
幼童在父母的托舉下努力觸摸戰機,老人坐在輕便折疊凳上仰頭觀看飛行表演……轟-6、運-7、運-8等各型戰機以其寬大機翼為參觀人員提供“遮陽服務”。
畫面五:金頭盔的向往
一位記者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他在活動中最受觸動的瞬間:“金頭盔”前,一個剛有展臺高的小朋友充滿好奇地注視著這個代表人民空軍飛行員最高榮譽的展品。
這張隨手拍下的照片,揭示的是空軍開放活動的另一重意義——活動不僅是一個展示人民空軍形象的平臺,也是一堂生動的國防教育課。從開幕至今,短短5天,近百萬觀眾來到現場,共赴藍天之約。還有很多人來到場館外的藍天公園“場外看展”,或者通過網絡“云觀展”。
本屆空軍航空開放活動和長春航空展已落幕,但藍天的故事,還會繼續。一顆顆向往祖國空天的種子已經在青少年心間種下。
(新華社長春9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