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已出伏,余熱未消
想出門鍛造磐石般穩固的下肢
但剛到戶外就被熱浪“勸退”?
往這看!!!
軍校學員的室內下肢力量訓練秘籍來了
一起學起來
讓你不必經受火熱“烤”驗
就能練就穩健下肢!
一、熱身階段(5-10分鐘)
目的:激活心肺功能、提升關節滑液分泌、預防運動損傷
踝關節環繞
要點細節:單腳站立,緩慢抬起另一側小腿,以踝關節為軸心完成全范圍運動。向外側慢慢轉動腳踝十次,然后向內側轉動腳踝十次。
動態髖關節環繞
要點細節: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叉腰;順時針緩慢轉動髖關節(想象用胯畫圈),幅度由小到大,每側10-15圈,再換逆時針方向重復。
弓步壓腿
要點細節:弓步時注意上體挺直,膝蓋不超過腳尖,后腿繃直,每側保持15-20秒。
側弓步激活
要點細節:雙腳分開約兩倍肩寬,向左側邁出一大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身體重心向左移,感受大腿內側拉伸,保持2秒后回正,換右側重復,每側8-10次。
注意事項
1、控制節奏防急促:動作舒緩連貫,配合均勻呼吸,避免急促發力引發肌肉緊張或拉傷。
2、關節活動要適度:以“無疼痛”為前提,踝關節、髖關節環繞幅度由小到大自然過渡,無需追求“最大范圍”,重點保證關節全方位活動。
3、身體反饋需關注:動態拉伸以“輕微牽拉感”為度,出現刺痛、抽筋或頭暈立即停止并休息1-2分鐘;熱身結束以“身體微熱、關節活動順暢”為達標信號。
二、主體訓練(30分鐘)
循環設計(重復4輪,動作間休息20秒,輪間休息5分鐘)
負重深蹲(20次/組)
要點細節:采用“髖主導”模式,啟動時屈髖先于屈膝。下蹲至大腿與地面平行。上升階段主動收縮臀大肌完成髖伸。膝關節始終對齊第二腳趾,避免動態膝外翻。
負重箭步蹲(10次/側)
要點細節:左右手各持一啞鈴,雙腳并攏站立,向前跨出一大步成弓步(膝對腳尖),前腿屈膝90度,后腿膝蓋接近地面但不接觸,身體直立。重心下沉后起身,過程中保持軀干穩定,避免前后晃動。
臀橋(15次)
要點細節:呈仰臥位,雙腳平放,屈膝90度與髖同寬。腳跟發力,抬起臀部,保持背部挺直。保持姿勢5-10秒。
保加利亞分腿蹲(10次/側)
要點細節:站于訓練凳前1米,右足背置于凳緣,左腿屈膝下蹲至大腿與地面約平行(膝關節屈曲90°±5°)。上升階段主動驅動左足跟發力,保持軀干前傾角≤15°。下降時控制離心階段3秒,避免骨盆側傾。
三、拉伸階段(5-10分鐘)
目的:緩解肌肉緊張、促進血液循環
股四頭肌拉伸
要點細節:站姿抓腳踝向臀部輕拉。
腘繩肌拉伸
要點細節:坐姿,左腿伸直,右腿屈膝。上半身緩慢向前彎曲,雙手盡量觸碰左腳腳尖,感受左大腿后側拉伸,保持20-30秒,換對側重復,避免圓背代償。
小腿三頭肌拉伸
要點細節:左腿微屈膝支撐,右腿保持伸直狀態,通過手部發力與身體前傾,充分激活小腿三頭肌拉伸感,保持20秒,雙側交替。
四、訓練建議
1、負荷控制:
初學者選擇20RM負荷(重復20次力竭的重量),進階者采用12RM,逐步提升。
2、周期安排:
每周3次,持續8周為最佳提升周期。
3、補水策略:
每20分鐘補充150-200ml。室內訓練雖不暴曬,但會大量出汗,應及時補充溫水或電解質水,避免脫水。
4、風險規避:
血壓>160/100mmHg者,建議暫緩高強度負重訓練,可先以自重動作低強度進行,全程保持均勻呼吸,避免發力憋氣致血壓驟升。
有關節炎病史(尤其是膝關節、髖關節)者,應避免屈膝超過90度的動作,且負重訓練時需減輕負荷,降低關節承壓。
訓練中若出現關節彈響伴隨疼痛、活動受限,或肌肉突發痙攣、刺痛,需立即停止訓練,休息觀察,癥狀未緩解時應及時就醫。
軍校學員特別提示:下肢力量訓練的關鍵在于“規范動作>盲目加量”。需通過控制發力軌跡,充分調動腿部、臀部等目標肌群,同時要格外注重膝關節、髖關節等關鍵部位的保護。堅持系統訓練,可逐步夯實腿部力量基礎,練出穩健下肢!
統籌:王粲 饒梓豪
指導教員:郭朝廷
文字:王泓竣 王康 羅丹妮
拍攝:萬俊材 呂馬文翔 陳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