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駐訓有了“動態食譜”
■陸軍某旅二級軍士長 秦建武
5公里武裝越野考核結束后,我帶著班里戰士返回營地。離野戰食堂還有很遠,我們就聞到了飄來的飯菜香氣。
以往駐訓期間,食譜是早早定好的,不會根據每天的訓練計劃和內容調整。今年駐訓,炊事班戰友告訴我,食譜不僅更加科學營養,還會根據訓練進程和課目特點動態調整。
這讓我不禁想起去年駐訓的一次拉練。那天午飯,我們吃的主菜是紅燒肉,下午武裝奔襲途中,上等兵小王突然捂著肚子停了下來。軍醫檢查發現,是過量油脂在高強度運動條件下對身體造成負擔所致。除小王外,還有幾名戰友也感覺身體不太舒服,原本的訓練計劃不得不臨時調整。
今年駐訓伊始,營里便成立飲食保障小組,圍繞“科學飲食賦能戰斗力”課題,推出“基礎食譜+動態調節”機制。炊事班根據每周訓練計劃,主動與各連隊對接,了解不同任務官兵的飲食需求,并根據每日訓練強度、課目及天氣狀況等因素,精心調整食材配比和伙食品種。
不久前,我們開展了一場晝夜連貫專業訓練,大家全神貫注緊盯屏幕,分析處理海量數據,大腦始終保持高速運轉。訓練結束,大家都感到很疲憊。不一會兒,炊事班班長彭鵬推著保溫餐車,給大家送來了熱氣騰騰的牛肉餃子和綠豆湯。
彭班長說,考慮到大家在訓練中用眼用腦強度高,他們特意準備了“抗疲勞套餐”,既補充能量,又不會給腸胃造成太大負擔。戰友們迅速圍上去,端起飯盒吃得津津有味。
這次駐訓中,依據訓練計劃動態調整食譜已成常態:戰術訓練,我們吃便攜高熱量壓縮餅干和自熱食品快速補充體力;雨天訓練,姜湯、羊肉湯幫助大家抵御濕寒;高強度訓練后,炊事班精心烹制雜糧窩頭、醬牛肉等營養豐富的餐食菜品,幫助大家快速恢復狀態……
從“吃飽”到“吃好”,再到如今的“吃對”,我愈發明白,科學合理的食譜里,蘊含著“看不見的戰斗力”。
(劉益涵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