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中國國防報 責任編輯:孫悅 發布:2025-08-01 08:00:53
譜寫愛我人民愛我軍的時代新篇
——一組多地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報道
編者按 八一建軍節,是一個牽動億萬軍民情感、展現軍民魚水深情的節日。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發源于延安時期的雙擁工作,是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史上一項嶄新的創造,80多年來,譜寫了一曲曲軍政軍民團結一心、戰勝困難、奪取勝利的恢弘交響曲,成為人民軍隊攻堅克難、無往而不勝的重要“密碼”。
“難得舉城作一慶,愛我人民愛我軍。”進入新時代,鞏固和發展堅如磐石的軍政軍民團結,成為人民群眾和廣大官兵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雙擁工作展示出強大生命力和蓬勃生機。請看一組來自全國雙擁模范城的報道。
山西省太原市
現役和退役軍人都受優待
■周志俊 王 婷
山西省太原市有關部門組織退役軍人培訓,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崗位需要。張驍哲攝
暑假里,山西省太原市駐軍某部軍官楊輝帶著妻子、孩子,在繁華的鐘樓街游覽,欣喜地看到,街上幾十家商鋪、門店對軍人、軍屬實行打折優惠,消費項目涵蓋購物、餐飲、住宿、文旅……
與楊輝一樣,駐軍某部二級上士李一平每次外出,都能體會到軍人職業榮譽感:乘坐公交車持士兵證免費,無論是到醫院就診,還是到銀行辦理業務,都能享受優先待遇。
“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依據上級精神和《太原市擁軍優屬規定》等文件,該市建立了包括200多項內容的軍人軍屬優待目錄清單,涉及“醫、食、住、行”等各個方面。駐軍部隊官兵深有感觸地說,太原市擁軍優屬工作已融入市民群眾日常生活。
走在太原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雙擁主題宣傳欄、宣傳畫、相關人物雕塑。目前,該市共建有66個雙擁主題公園和街道、社區宣傳陣地。“響應祖國號召,獻身國防事業”“軍營逐夢,無悔青春”,夜幕下的汾河兩岸,太原市征兵主題燈光秀點亮夜空,秀出城市氣質。在車站、機場設置軍人優先通道、軍人軍屬候車候機專區,讓軍人在出行中感受到關懷與優待……
“入伍時風風光光,脫下軍裝會不會冷冷清清?”前些年,一些駐軍部隊官兵有過這樣的擔心。后來,他們發現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在太原,全國退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費乘坐公交、地鐵,免費游覽公園、展覽館、名勝古跡,在多家商鋪、門店享受打折優惠。
“既要服務好現役軍人,又要保障好退役軍人。”太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雙擁工作科科長周鵬介紹,該市依據法規政策,發揮自身優勢,著力健全擁軍優屬工作鏈條,讓軍人職業的尊崇感成色足、可持續。
——對于選擇計劃安置的轉業軍官,提供公務員崗位;符合安置條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到事業單位和優質國有企業;對口安置符合條件隨軍隨調的家屬,為軍人子女入學、轉學提供便利。
——對于選擇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則組織他們免費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內容涉及無人機駕駛、建筑工程監理、網絡媒體運營和維護等多個新興專業,幫助掌握一技之長,為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扶上馬,送一程。太原市定期組織退役軍人及隨軍家屬專場招聘會。5年來,通過線上線下兩條渠道,匯聚企業6000多家,提供崗位7.5萬多個,達成就業意向2500多人。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太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李躍文告訴筆者,每到危急時刻,部隊官兵總是挺身而出、向險而行:2023年10月,古交市出現山林火情,太原警備區組織600名官兵、民兵馳援,為撲滅山火作出重要貢獻;2021年10月,太原市遭遇嚴重秋汛,駐軍800多名官兵奮戰一線,完成轉移群眾、封堵決口等多項急難險重任務……
近段時間,太原市舉辦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系列活動,革命戰爭年代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的生動故事,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也讓太原軍民深化了共識:繼承發揚雙擁傳統,保持軍民魚水情誼,為支持部隊練兵備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凝聚強大合力。
江蘇省南京市
子弟兵挺身而出為民解難
■張永祥 練紅寧
江蘇省南京市后標營小學的學生,向來寧參加“南京艦優秀官兵看南京”活動的艦員代表介紹自己制作的南京艦模型。張林芳攝
7月5日,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蔣王廟街上,一位市民不慎摔傷出血。正好經過此地的駐軍某部軍醫方澤,利用隨身攜帶的應急包幫其止血,并撥打“120”,及時將其送醫救治。
2025年春節、寒假期間,陸軍工程大學學員郅正陽、張森、趙禹喆、吳英奇等人拾金不昧、飛身救火、助人為樂的事跡,在古都金陵傳為美談……
“我們在《金陵晚報》上開設‘雙擁周刊’,及時刊發軍助民、民擁軍的典型事例。”對近年來駐軍部隊官兵愛民助民的故事,南京市雙擁辦工作人員如數家珍:江蘇省軍區戰士梁澤亮奮不顧身從南京月牙湖中救起落水學生,“臨汾旅”二級上士倪慶龍奮力救助遭遇車禍的祖孫,某部戰士李蘇年把在南京地鐵內突發急病的女孩及時送醫……
“看到群眾遇險,腦子里只有一個念頭:抓緊時間救人!”方澤的這句話代表了駐軍部隊官兵的心聲:他們已把部隊開展的擁政愛民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南京市對部隊官兵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同樣讓子弟兵銘記在心:從2023年開始,現役軍人、全國退役軍人在南京市免費乘坐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免費游覽公園、景點;設立慈善擁軍基金,7年來資助官兵5200多人次;涌現出沙漠、張勇、任加翠、毛蕾等一大批擁軍優屬先進典型……
“群眾待子弟兵如親人,子弟兵把幫助群眾當作分內事。”南京警備區政治工作處負責人介紹,在助力鄉村振興方面,駐軍部隊官兵挺身而出、擔當有為。
“葡萄熟了日子甜。”盛夏時節,棲霞區龍潭街道太平村50畝的葡萄園碩果盈枝,前來采摘的客人絡繹不絕,村民的喜悅溢于言表。這是“臨汾旅”和太平村結對幫扶的成果之一。
幫助村民脫貧后,該部官兵又為太平村謀劃新的創收增長點。經過調研,他們發現太平村在葡萄種植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于是,他們幫助村民上了葡萄園產業基地這個項目,不僅提供了必要的設備支持,而且邀請農業專家為村民傳授葡萄種植、養護的先進技術,使項目成功落地。
2025年元旦前夕,陸軍工程大學援建的雙擁連心橋,在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潦田村通車:村子里一條坑坑洼洼的土路和僅能過人的木橋,被嶄新的水泥路和水泥橋取代。
“從規劃立項到建成通車僅用了半年時間。”村干部介紹,陸軍工程大學自2018年與該村結對幫扶以來,不僅幫助蟹農改善飼養水質,為村里硬化道路、美化環境,而且還安排理論骨干進村入戶宣講黨的強農惠農政策,增強了群眾振興家鄉、共同富裕的信心。
駐軍部隊開展的愛民助民活動由來已久:東部戰區總醫院及前身堅持40多年在梅園新村社區開設“家庭病床”,被群眾譽為“不走的軍醫”;某部三連與太平門社區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持續40多年,獲評全國擁政愛民模范單位;某部牽頭開展的“雷鋒常駐夫子廟”活動,從1992年持續至今……
“根子上的東西要守住,傳統上的優勢不能丟。”駐軍部隊官兵紛紛表示,一定要把擁政愛民這個優良傳統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永遠做人民信賴的子弟兵!
天津市和平區
下大力解決官兵“三后”問題
■王明瑛 趙金波
自2023年開展“城艦共建”以來,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與天津市和平區互動頻頻。圖為2025年4月21日,和平方舟醫院船靠泊在津門碼頭,受到市民群眾歡迎。李勝利攝
“我要在新的崗位上繼續沖鋒……”這幾年每逢“八一”,武警某部轉業干部王志強,都會在微信朋友圈里發一條信息,表達在“第二戰場”爭創佳績的決心。
2019年轉業安置時,王志強既充滿期待又忐忑不安:自己在天津人生地不熟,能不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天津市和平區組織人事部門了解到王志強的想法后,很快與區委機構編制辦公室對接協調,依據現有公務員崗位清單,推薦王志強參加和平區南市街道物業管理辦公室崗位的選拔。
“這個崗位每天要和居民打交道,很多時候都是在辦理日常瑣事甚至調解鄰里矛盾,對崗位人員的思想素質和工作作風有著很高的要求。”王志強至今記得入職時有關領導對他的叮囑。
愛挑的擔子不嫌沉。面對小區治理的“老大難”,他以“啃硬骨頭”的勁頭逐個攻克;碰上鄰里糾紛,他以坦誠和公道化解矛盾。幾年來,他負責的片區物業服務水平大幅提高,王志強自己也成了居民心中“能扛事、辦實事”的好干部。
近年來,和平區推行“雙向選擇”“積分選崗”相結合的安置辦法,讓每名符合安置條件的退役軍人都能掌握相關崗位信息、公平參與選崗。像王志強一樣,一大批退役軍人在和平區獲得了心儀崗位、打開了工作局面、實現了華麗轉身。
既要拓寬“后路”,又要穩住“后院”。某部軍官家屬王長寧在寧河區工作,但家住和平區,每天通勤單程就要2個多小時,“工作單位離家近一點”成了她和丈夫最大的心愿。和平區雙擁辦工作人員了解到王長寧的難處后,依據相關政策規定,主動幫她辦調動工作的事。工作人員跑遍了兩個區的人社、衛健、退役軍人事務等多個部門,經過1個多月的奔波協調,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王長寧調到和平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
解決好官兵的子女入學等“后代”問題,同樣是和平區擁軍優屬工作的重要內容。某部從天津市塘沽移防至和平區后,該部軍官張海波把孩子暫時留在塘沽就讀,家屬也陪孩子留下。了解情況后,和平區雙擁辦按照相關規定,不僅協調教育部門為孩子打通跨區轉學通道,還同步協調人社部門,為張海波的愛人對接了合適崗位。從核實學籍、協調學位,到溝通工作調動、辦理入職手續,短短半個月,兩件事一起落地——張海波的愛人順利入職和平區某事業單位,孩子也轉入和平區新華南路小學就讀。
盡管教育資源比較緊張,和平區連續3年每年擠出20個入學、轉學名額,專門保障該部軍人子女就讀。“沒有了后顧之憂,干起工作格外起勁!”張海波的話語里透著輕松愉快。
甘肅省金昌市
成立服務室助力老兵創業
■張國偉 中國國防報記者 賈保華
2025年7月21日,在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退役軍人服務大廳,工作人員為退役軍人辦理證件。馬祥文攝
“從提交資料到3萬元創業稅收減免到賬,只用了48小時。”八一建軍節前夕,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政務服務中心二樓,“退役軍人涉稅服務室”的牌子格外醒目,退役軍人張兆豐通過APP查詢業務進度,手機屏幕上“辦理完畢”的提示讓他眼前一亮。
“退役軍人涉稅服務室是一個跨部門組建的專業服務團隊,開辦了一窗通辦、綠色通道、預約辦理等多個服務項目,旨在讓退役軍人相關減稅降費政策高效落實。”金川區稅務局局長練向記者講起服務室設置的過程。2020年底,金川區稅務局聯合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對退役軍人涉稅服務落實情況進行調研。他們走訪了12個社區、87家企業,與200多名退役軍人面對面交流,收集意見建議。
“為自主創業的退役軍人減免部分稅費,體現了黨和政府對退役軍人的優待,必須把好事辦好。”在金昌市、金川區兩級支持下,2021年3月,由金川區稅務局牽頭組建的退役軍人涉稅服務室掛牌成立,為就業創業退役軍人提供涉稅政策咨詢和相關業務辦理服務。
“以前辦業務,遇上人多的時候,得辦理小半天;有時候資料沒帶全,還得重新跑。”退役軍人張立軍介紹,隨著退役軍人涉稅服務室的建成,這些問題迎刃而解。2023年,張立軍計劃開一家小型汽修店,本以為要在辦稅大廳“耗上幾天”,沒想到在退役軍人涉稅服務室辦理手續非常順利,全程只用了不到1小時。
“工作人員先幫我核對退役證、身份證等信息,接著講解了退役軍人創辦小微企業增值稅減免政策,手把手教我用手機小程序提交免稅申請。”張立軍告訴記者,服務室還聯系了市場監管部門,同步幫他完成營業執照與稅務登記的“一窗通辦”。如今,他的汽修店每月能享受近2000元的稅收減免,生意越做越紅火。
為了進一步提升業務辦理效率,服務室還打造“線上+線下”雙軌服務模式,通過“退役軍人直通車”APP開設“涉稅服務專區”,支持退役證核驗、優惠備案、稅款退還等業務“掌上辦理”。
“我們定期走進軍營、社區、企業,開展宣傳和培訓工作,讓更多老兵掌握優惠政策、用好優惠政策。”服務室工作人員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在減稅降費的基礎上,為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提供融資支持。
“從‘多頭跑’到‘一站辦’,從‘看不懂政策’到‘政策送上門’,退役軍人涉稅服務室讓我們實實在在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愛。”不少退役軍人告訴記者,有了國家的好政策和地方政府的熱情服務,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
版式設計:扈 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