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布:2025-05-29 07:51:21
智享未來:揚帆數字新藍海
——數字經濟助推我國高質量發展觀察
■解放軍報記者 于心月
寫在前面
0和1,是計算機科學中二進制數字系統的基礎。
通過計算機處理和存儲的文本、圖像、音視頻等,皆是這兩個數字的排列組合。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滿房間,人們為智能家居接通電源,打開手機網上購物,與AI順暢對話……便捷生活的背后,是數十億個0和1在電路間奔流,支撐起豐富多彩的數字世界。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關鍵生產要素。分布在各地的數據中心,機柜整齊排列,指示燈不停閃爍,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加工,賦能千行百業、添彩美好生活。
超100個互動體驗項目和超30個實物模型,首發一批數字新技術新產品,多家機器人企業帶來具身智能最新產品……前不久,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建福州舉辦,業內專家學者共同探索數字經濟新藍海,共話未來發展新藍圖?!皵抵且I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此次峰會的主題,也是時代的呼聲。
今年是推進數字中國建設10周年。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網絡基礎設施,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量子信息等新興技術躋身全球第一梯隊,數字經濟規模穩居世界第二……10年來,我國數字底座愈發夯實,數字產業蓬勃發展,數字生活漸成風尚。
5月17日至21日,第三十四屆哈爾濱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舉辦,先進制造、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一系列“數智”展品吸引觀眾駐足體驗。圖為哈洽會中國移動展區,工作人員在講解“AI+低空經濟”內容。新華社記者 張濤 攝
實驗室來了“機器化學家”
加快夯實數字底座
安徽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化學家”實驗室里,一臺動作靈活的機器人在操作臺間來回穿梭,江俊教授團隊正嘗試從55萬種金屬配比中找出最優高熵催化劑。
完成這項工作,“機器化學家”需要閱讀1.6萬篇論文、進行2萬組理論計算、分析200組全流程機器實驗數據。如此大的計算量,“機器化學家”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答案藏在不遠處的合肥先進計算中心。
走進合肥先進計算中心,一座藍色立方體占據上下四層共計200多平方米的空間——“巢湖明月”超級計算機集群以每秒1.2億億次的算力,為當地科學研究、新興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等提供源源不斷的算力支撐。
“全國14億多人,每人每秒做一次計算,尚且需要近100天才能做完1.2億億次,這臺計算機1秒就能完成。”該中心相關負責人張云蕾介紹,“巢湖明月”擁有包括科學計算、智能計算、存儲等在內共1500多臺服務器,自2021年6月以來,已累計服務700多家科研院所、近6000個用戶,保障計算任務超1000萬次。
我國具備海量數據資源優勢,將海量數據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離不開以算力為核心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近年來,我國以“全國一盤棋”思路構建數據基礎設施,優化算力資源布局,打造統一的數據流通標準規范。
從2022年起,京津冀、長三角、貴州等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在電力富余、氣候適宜的西部地區,一座座大型數據中心拔地而起,為東部地區的數據密集型應用提供支撐。
國家數據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東數西算”八大樞紐節點算力總規模達每秒215.5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其中,智能算力規模占樞紐節點算力總規模的80.8%。
5月17日,在江西南昌舉行的2025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大會暨國際電信聯盟成立160周年慶祝活動上,三大運營商聯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一則消息備受關注——我國正式啟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建設。
算力互聯網是在現有互聯網基礎上,把分散在各地的算力資源匯聚在網上。有個形象的比喻:算力相當于人的心臟,算力互聯網是血管,它們共同為數字經濟發展“供血”。
“為了讓用戶能隨時、隨地、隨需接入算力資源,實現不同架構、不同主體、不同地域的算力資源互聯顯得尤為重要?!敝袊磐ㄔ焊痹洪L王志勤說。
“前店后廠”搶灘新賽道
打造數字產業高地
位于貴州貴安新區的貴安超級計算中心,一臺臺服務器高速運轉,將算力源源不斷輸送到各地。16公里外,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內,1500余家數據科創、數據標注、軟件開發等企業在此創新創業。
在貴陽大數據科創城的一處辦公區,一家企業的工程師們在鍵盤上運指如飛,一派忙碌景象。作為國有數據資產增值運營服務商,該企業2016年落戶貴安新區,去年正式入駐貴陽大數據科創城,一步步發展壯大。
“‘鄰居’越來越多,科創城‘火’起來了。”該企業相關負責人肖斌說,與上下游企業比鄰而居、攜手合作,企業成功把數據變成一個個應用場景,營業收入從入駐前的1億元增長到現在的2.5億元。
作為首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搶抓機遇、深耕數字產業藍海,在建、投運重點數據中心47個。2021年底,圍繞數據中心上下游打造千億級數字產業集群,貴陽大數據科創城應運而生。截至今年4月,該科創城已初步形成算力、人工智能、數據標注三大產業集群,與貴安新區數據中心集群形成“前店后廠”的發展格局。
數字產業化,釋放新動能。數字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依托豐富的數據資源,高端軟件、智能物聯、集成電路等千億級、萬億級產業集群在各地落地生根,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產業數字化,賦能新場景。近年來,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越來越多運用到制造、能源、建筑等傳統產業中。
福建福州長樂區是我國紡織業重要集群地,借力數字技術和工業互聯網,當地紡織企業加快創新驅動轉型步伐。
走進當地一家企業的紡織生產車間,只見紡紗設備飛速穿梭,智能紡錘上下飛舞,一臺臺數字機械設備在工作人員的操控下收集材料、運送物料、檢測面料……從設備自動化到生產智能化,車間每萬錠用工由過去的70人,發展到現在只需15至20人。
“紡織行業正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環保壓力增大、出口縮減等問題。在此背景下,企業智能化轉型帶來生態、經濟等多重效益。”在該企業負責人鄭洪看來,傳統紡織行業轉型升級已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和“搶答題”。
2022年起,該企業啟動建設5G智能工廠。5G賦能下,企業實現全方位數據自動采集,訂單、生產、設備等各環節全面銜接。隨著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傳統老字號“變身”智慧工廠。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建成3萬余家基礎級智能工廠、1200余家先進級智能工廠、230余家卓越級智能工廠,覆蓋超過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其中,卓越級智能工廠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4%,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2.3%。數實融合進一步提速,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一面鏡子的技術革新
點亮美好數字生活
“用智能試妝鏡上妝,購物變得更便捷。”
位于上海南京路步行街的一家美妝店內,幾名年輕姑娘圍在AR智能試妝鏡前,自由切換各種色號的口紅、腮紅預覽妝容。挑選到自己滿意的商品后,只需用手機掃描鏡子上的二維碼,便可馬上下單。
店鋪工作人員介紹,AR智能試妝鏡能科學分析人臉特征,并結合大數據推薦個性化妝容風格和相關產品。
去年底,商務部等7部門印發的《零售業創新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提出,“推動實體零售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形成新質生產力,提升零售效率?!薄癆R魔鏡”科技試妝、智能導購系統、裸眼3D沉浸式大屏……如今,越來越多的消費場景與AR、VR、元宇宙等數字技術結合,為消費者提供更新鮮有趣的體驗。
乘“數”而上,從數字消費、科技生活到數字治理,數字技術正為人們打開無限想象空間。
家住重慶江北區觀音橋街道塔坪小區的秦先生,最近體驗了一把“智慧生活”的便捷。前不久,秦先生家中下水道堵塞,一時找不到附近的維修點。他想起手機上的“渝快辦”APP。打開后,秦先生沿著“15分鐘生活地圖”,快速找到維修點。不到一小時,維修師傅就上門解決了問題。
“渝快辦”APP是重慶打造的“15分鐘高品質生活服務圈”的數字化生活服務產品。“我們前期通過摸排,詳細記錄轄區各類公共服務資源相關信息?!苯值老嚓P負責人介紹,這些信息數據統一歸集到“渝快辦”平臺,涉及教育、醫療、養老、托育、文體等,旨在便利居民日常生活。
從在線教育到遠程醫療,從電子支付到即時通訊,從智能家居到數字娛樂……數字中國建設10年間,數字化生活已逐漸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2024年以來,各地推出的“高效辦成一件事”累計辦理5100萬件;全國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迭代升級;互聯網醫院數量超3300家,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已覆蓋全國所有地市和縣區。
近日,國家數據局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2025年行動方案》提出,全面推動數字技術和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深度融合。
隨著AI大模型、具身智能、量子科技、6G等前沿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數字中國建設將更好地賦能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