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李佳琦 發布:2025-09-12 07:10:49
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指控技師雷杰扎根戰位二十四年——
“艇行萬里,我為雷彈上膛”
■強裕功 許 可
雷杰正在檢修裝備。黃禮君 攝
秋日,某海域。波濤之下,潛艇借著夜色悄然潛行至預設陣地,一場潛艦對抗訓練隨即展開。
“發現不明噪聲信號。”隨著聲吶數據導入,站在指控操縱臺前,南部戰區海軍某基地指控技師雷杰瞬間緊繃神經。
深海之中,如果說聲吶是潛艇偵測敵情的“耳朵”,那么雷杰所在的指控戰位就是潛艇進行攻防的“大腦”——指控技師依托操縱臺,綜合聲吶數據和以往經驗,精準預測目標運動趨勢,聞令對“敵”實施打擊。
此刻,雷杰緊盯顯示器上的“敵”方艦船,不時修正目標航向、航速等要素,把復雜的敵我態勢實時呈現在指揮員面前,等待發動制勝一擊……最終,靠著精準解算和果斷出擊,紅方潛艇鎖定勝局。
艙室內,雷杰顧不上回味勝利的喜悅,就攥著自制的“裝備體檢表”開始巡檢。對他而言,下一場戰斗的準備已經開始。這是24年潛航生涯教會他的道理——深海茫茫,勝負無定數,必須時刻嚴陣以待,才能在瞬息萬變的戰場贏得制勝先機。
回顧雷杰的軍旅生涯,這種緊迫感始終伴隨左右,推動著他每天和時間賽跑。
一次遠航,操縱臺突發通信故障,直接影響雷彈接收操控命令。雷杰脫下外套,毫不猶豫地鉆進了狹窄的設備間隙。裝備故障涉及多條信號通路,檢修裝備時,雷杰需要同時考慮多條線路、多臺設備。
時間緊任務重,雷杰翻出原理圖,挨個裝備檢查,找出故障點。十余條線路、數十塊裝備板件組合出百余種可能。雷杰一項項檢查排除,連續奮戰數小時后,終于在一個不起眼的機箱角落里找到了故障點。
更多時候,這種緊迫感也來源于裝備與戰術的不斷更新換代。
那年,雷杰所在艇員隊首次接裝新裝備。面對全新的操縱臺,雷杰一時有些手足無措。首次對抗演訓,雷杰對新算法理解不深,操作不熟練,聲吶發現目標許久,他才解算出“敵”方運動要素。
裝備的迭代、戰術的變化,讓雷杰有了“一不小心就會被挑戰拋在身后”的緊迫感。“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讓自己落后。”從那以后,雷杰一有時間就鉆研新裝備原理、研究攻防戰術。
漁人觀水勢,獵人望鳥飛。在戰位扎根的這24年里,雷杰埋頭鉆研,總結優化工作方法,先后梳理出崗位教練手冊、應急處置預案、某型雷彈戰斗使用方法等多個成果,創新設計出某型裝備電壓簡易測量裝置等專用工具10余種,為艇員維護裝備和應急排故提供了便利。
“艇行萬里,我為雷彈上膛。”那天,伴著火紅的晚霞,潛艇再次解纜起航,向著目標海域隱蔽進發。深海之下,雷杰的目光凝視著操縱臺,準備和戰友迎接下一場“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