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李佳琦 發布:2025-09-07 06:39:36
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
■石 爽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主席深刻指出:“歷史承載過去,也啟迪未來。”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闊步新征程,我們仍須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以史為鑒、面向未來,不斷凝聚向強開新的意志力量。
馬克思曾說:“黑格爾在某個地方說過,一切偉大的世界歷史事變和人物,常常第一次作為悲劇出現的,第二次是作為喜劇出現的。”1945年9月2日,《大公報》記者朱啟平親眼見證了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寫下了題為《落日》的報道,文章中寫道:“這簽字,洗凈了中華民族七十年來的奇恥大辱。這一幕,簡單、莊嚴、肅穆,永志不忘……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認識和平的珍貴。在中國近代以來,沒有哪一場戰爭比抗日戰爭這面鏡子更值得我們珍惜,更應該讓我們經常照一照的了。
“遙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歷史雄辯地證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中華民族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新征程上,我們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強固黨指揮槍這一根本優勢,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動政治建軍走深走實,確保人民軍隊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平型關大捷、夜襲陽明堡、黃土嶺伏擊戰、百團大戰……人民軍隊的敵后抗戰,形成了獨當一面的戰略格局,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徹底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時刻準備為正義而戰、為和平而戰、為人民而戰的人民軍隊,必須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向深化改革要強大動能,向科技自強要硬核實力,向軍事治理要轉型跨越,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全力打好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攻堅戰,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堅強戰略支撐。
勝負之征,精神先見。抗日戰爭既是一場物質實力的較量,更是一場精神意志的比拼。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孕育出偉大抗戰精神,淬煉了中華兒女的血氣精魂,重鑄了民族復興的精神支柱,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擦亮勝戰刀鋒,錘煉血性鐵骨,續寫英雄人民軍隊的浴血榮光,強化犧牲奉獻精神,發揚奮斗實干作風,永葆革命軍人氣節風骨,依靠頑強斗爭打開強國強軍事業發展新天地。
軍隊打勝仗,人民是靠山。抗日戰爭時期,黨領導人民軍隊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廣泛發動群眾、深入組織群眾、大力武裝群眾,形成了軍民同心英勇抗敵的強大力量。歷史昭示我們,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新征程上,我們應模范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發揚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傳統,履行好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圣職責,創新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推進戰法訓法體系創新,鞏固提高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