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徐占虎 發布:2025-09-10 07:17:04
受閱榮光
——參閱部隊士兵速寫
【人物名片】任曉敏,空軍某旅二級上士,榮立三等功一次。肖玉孟攝
號手“鐵娘子”
■曹 建 石雪峰
9月3日清晨,聯合軍樂團官兵正在為當日的正式亮相作準備。演奏員任曉敏在隊伍里,一遍遍檢查樂器,反復擦拭號嘴和按鍵。樂器在陽光下反射出金屬的光澤,映照著她專注的神情。
她手中的樂器叫上低音號,在銅管樂器中不算輕,重量約4公斤。長時間托舉上低音號演奏,需要較強的體力和耐力。但這并沒有難倒作為特戰女兵的任曉敏。
任曉敏第一次接觸上低音號,是在10年前。那年,她剛入伍不久就參加了基層業余軍樂隊。挑選樂器時,任曉敏選擇了上低音號。她笑著告訴我們:“當時看那個樂器沒有人選,我就去試了試,結果一下就吹響了,于是就選擇了它。”
在后續演奏訓練中,任曉敏十分投入。她逐漸愛上這個樂器,也喜歡用它演奏那首耳熟能詳、旋律優美的曲子——《我愛祖國的藍天》。
“白云為我鋪大道,東風送我飛向前……”演奏時,任曉敏經常把自己想象成一名飛行員,駕駛戰鷹、翱翔藍天。那是她曾經的夢想。高中時,她夢想成為一名飛行員,但在選拔考核中遺憾落了榜。
入伍后第4年,任曉敏等來了另一種“翱翔藍天”的機會。她看到選拔專職跳傘員的通知,第一時間報了名。她說:“那次選擇,我是認真考慮過的。”
都說跳傘是勇敢者的運動,任曉敏對此深有體會。在離地千余米的空中,風像刀片一樣刮得她臉頰生疼。那是她第一次跳傘。盯著下方翻滾的云層,她的心跳驟然提速。深吸一口氣后,她勇敢地向前躍出。
穿過一層薄云,大地的容貌在她眼中逐漸清晰。她來不及欣賞,到了一定高度,順利打開了降落傘,瞬間感到如釋重負。她望向遠處,連綿的山脈和蜿蜒的河流,交織成一幅美麗的自然畫卷。那一刻,她難掩激動。沒能當上飛行員,這也算實現了自己的“藍天夢”。
“每一次爬坡過坎,都能遇見不一樣的風景?!贝文辏霞壗M建女子特戰小組,任曉敏又主動報了名。經過幾年錘煉,在攀爬、格斗、潛水、射擊等項目上,她逐漸嶄露頭角,并在空軍組織的一次狙擊手集訓考核中獲得第二名。
今年,任曉敏來到聯合軍樂團集訓點,再次拿起熟悉的“老朋友”——上低音號。由于長時間沒有進行系統訓練,“老朋友”也不像以前那樣熟悉了。肌肉記憶里僅存的那一點熟悉感,還被老師判定為指法錯誤,任曉敏幾乎從零開始學。
這位在特戰隊被戰友們稱為“鐵娘子”的女兵,把一首首曲目當作訓練場上的高墻,一次爬不過就爬兩次,咬住那些不熟練的地方反復練習??此刻炱疵臉幼樱摵宪姌穲F里的戰友們也開始叫她“鐵娘子”。
在所有演奏曲目中,任曉敏最喜歡的依舊是那首《我愛祖國的藍天》。當樂曲旋律響起,她腦海里浮現的不再是夢想中的畫面,而是自己的親身經歷——綻放傘花、擁抱藍天。
閱兵當日,伴著聯合軍樂團演奏的這首樂曲,一架架戰機飛過天安門。任曉敏不敢抬頭看,只專注于演奏。那隆隆的飛機轟鳴聲,不禁讓她熱淚盈眶。這旋律,伴隨著人民空軍的加速發展,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蛻變。
眼前,天安門城樓莊嚴雄偉,一座座移動的“鋼鐵長城”氣勢如虹,觀禮臺上的人們熱情歡呼。她說:“這是我在成長路上見過的最美風景。”
【人物名片】陳卓,第八十二集團軍某旅二級上士,榮立三等功一次,三次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王煥斌攝
排頭兵之爭
■解放軍報記者 李慶桐 特約通訊員 劉小云
“勢如破竹!”“到!”“出列!”戰旗方隊組織訓練時,教練員點名讓陳卓給大家示范跑步登車、敬禮擺頭等動作。集訓期間,戰旗方隊官兵相互以戰旗名字相稱,以此鼓勵大家拿出最佳狀態,努力為戰旗添彩。
“是!”這個來自湖北的年輕人,高擎“勢如破竹”戰旗闊步上前,動作完成得干凈利落。
“聽到戰旗的名字,瞬間就來了精神,胸脯會下意識地往上挺。”陳卓說,戰旗上寫滿了先輩們用生命鑄就的鐵血榮光,每一名擎旗手都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一個光榮的集體。
今年,當得到自己被確定為戰旗擎旗手消息時,陳卓雖有喜悅,但感到更多的是壓力。動身前往閱兵集訓點前,他從榮譽室里鄭重地取出戰旗,仔細疊好后裝入行囊。出發后,戰友們殷切的囑托和期盼一直縈繞在他心里。
“絕對不能給戰旗抹黑,絕對不能愧對革命先烈,絕對不能辜負戰友期待,必須全力以赴!”這是陳卓下定的決心,也是戰旗方隊每個人的心聲。
站在戰旗方隊,陳卓感受到更大的壓力。他經常覺得,盯著自己隊列動作的不僅僅是教練員,還有身邊幾十雙眼睛。閱兵式訓練,所有擎旗手站成一排。每個人都在暗自較勁,誰的位置向排頭方向挪一步,被超越的人眉頭立馬擰成一個“川”字。
經過訓練,在競爭激烈的隊伍里,陳卓從最初排面的中間位置移到了排頭。
一開始,陳卓的隊列動作并不算最標準,被教練員指出過不少細節問題?!啊畡萑缙浦瘛?,把你精氣神拿出來,學學你旁邊的人?!标愖恐两裼浀媒叹殕T說的這句話。那時,他的臉“唰”的一下就紅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拿不出勢如破竹的氣勢,算什么戰旗傳人!”陳卓胸中燃起一團火。休息時間,陳卓經常對著軍容鏡站軍姿,練習儀表神態。每次訓練,他都會把教練員指出的問題記錄在本子上,用心改正自己的缺點。
僅僅是隊列動作標準,是站不了戰旗方隊排頭的。陳卓能當排頭兵,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v隊跑步轉場時,排頭兵的步幅步頻控制是關鍵。若控制不好,后面長長的隊伍容易出現混亂。陳卓在這方面頗有心得:“跑步時,大家通過腳步聲來統一節奏。因此,排頭兵的每一次腳步落地,必須準確無誤且鏗鏘有力,這就需要較強的核心和腿部力量。”
訓練之余,陳卓經常給自己加訓。主動加訓的不止他一人,還有許多擎旗手?!芭蓬^兵之爭”依舊激烈。
“不到最后亮相時刻,這場競爭不會停止?!标愖吭谛睦锇底源蝽懥恕芭蓬^保衛戰”,生怕被別人替代。競爭一天比一天激烈,大家的訓練熱情日益高漲。
“苦不苦,想想民族屈辱!累不累,想想抗戰先輩!”集訓的日子里,這句充滿熱血的口號經常響徹在訓練場。對戰旗方隊官兵來說,這句口號帶來的心靈沖擊是巨大的。每次喊口號時,他們仿佛渾身都在使勁兒,喊得震天動地。那一刻,他們想起先輩們的英雄事跡,想起戰旗背后的故事。
閱兵當天,戰旗獵獵,氣勢如虹。在迎風飄展的戰旗下,是一個個富有朝氣的臉龐。先輩們的熱血依然流淌在這些年輕官兵的血脈里。
英雄的傳人,繼續書寫勝利!
【人物名片】孫東升,第八十三集團軍某旅一級軍士長,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張葆鄂攝
空中護旗者
■曹佃玲 解放軍報記者 李攀奇
烈日當頭,“戰鷹”轟鳴。8月的閱兵訓練場,猶如蒸籠一般。當轟鳴聲漸歇,孫東升頂著從機身向外涌出的層層熱浪,弓著腰仔細檢查受閱直升機起落架系統。
“前些天下了雨,戰機檢查更要細致,尤其是這些吊掛旗幟裝置。”他蹲下身子,指著直升機底部對身邊戰友們叮囑道。
孫東升是一名空中機械師。入伍25年來,他累計飛行超過6000小時。也許是經常仰頭檢查機身的緣故,他額頭的抬頭紋比同齡人更深一些。記者初見孫東升時,一種踏實穩重之感撲面而來。那是一個人經過數不清的任務錘煉后,沉淀出來的氣質。
那年,一場特情處置訓練在華中某機場展開。當刺耳的“右發停車”警報驟然響起,直升機隨之震顫。孫東升沒有慌亂,眼手協同,逐項排查,經過數據分析迅速鎖定故障點。一連串動作下來,直升機最終平穩落地。
2019年國慶閱兵,孫東升登上首次亮相閱兵場的直-20戰機,飛過天安門廣場。當記者問起參閱感受時,他開始認真回憶,片刻后只回答“激動、光榮”,并沒有過多表達。
今年的閱兵,孫東升仍保障熟悉的直-20戰機。與上一次不同的是,他乘坐的戰機作為空中護旗梯隊,懸掛旗幟飛過天安門。他和戰友們既要保證飛行穩定,還要確保懸掛的旗幟在飛行過程中保持舒展狀態。他感到責任更重、挑戰更大。
夜色籠罩,機庫燈火通明。孫東升和戰友們圍繞“如何提高懸掛旗幟的穩定性”展開討論。大屏幕上反復播放著飛行訓練視頻。他們一幀幀回看,通過反復分析氣流、高度等數據,最終計算出展開旗幟的最佳時機,并完善了掛旗方法。
討論期間,一本飛行記錄本幾乎沒離開過孫東升的手。本子上記錄的是飛行數據、訓練問題、任務經驗以及他的戰位感悟。25年間,這樣的本子他寫滿了好幾本。
記者在記錄本上看到前不久他剛寫下的感悟。不善言辭的他,在本子上寫下長長的一段話:“記得第一次參加閱兵時激動得難以入眠,第二次走進閱兵訓練場,內心沉穩了許多。這不是源于經驗的豐富,而是因為對閱兵有了新的感悟。對軍人而言,每天的練兵備戰都在接受著黨和人民的檢閱。守護‘戰鷹’平穩起落,不分任何場合,每一次都要做到萬無一失……”
受閱當天,孫東升如往常一樣,早早出現在機庫。他圍著直升機查看了一圈又一圈,默念著注意事項。他一直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但在這一特殊的日子,他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空中護旗梯隊拉開閱兵分列式帷幕。鮮艷的黨旗、國旗、軍旗,在空中順利展開、迎風飄揚。
【人物名片】衛星,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二級上士,兩次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吳子康攝
在天空作畫
■陳愷澤 解放軍報記者 朱柏妍
9月3日,華北某機場上空,數架尾拖彩煙的殲-10表演機剛剛接受檢閱。在它們身后,彩煙尚未散盡,天空被涂抹得絢爛奪目。
降落跑道旁,身著機務服的官兵已經做好迎接戰友們凱旋的準備。任務圓滿完成的喜悅與激動,洋溢在整座機場,很多人忍不住向飛機揮手歡呼。人群中,一個身材健碩的年輕人沒有太多肢體表達,但從他的神情中不難看出那份藏不住的驕傲。
他叫衛星,是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的一名軍械員。在今年閱兵任務中,他擔負的一項重要職責就是保障表演機能夠拉出漂亮的彩煙。
對于經常擔負國家空中禮儀護航、國內外巡回飛行表演等任務的這支“藍天儀仗隊”來說,拉煙表演自然是家常便飯。但衛星始終覺得,每一次拉煙表演都凝聚著眾人的期待,必須拿出最優效果來回饋這份關注。
“拉煙就像在天空作畫,要想呈現出最好效果,無論是‘顏料’還是‘畫筆’,都要格外精心準備?!痹趷灍岬臋C庫里,衛星如數家珍地向記者展示與他朝夕相伴的工具和零件,語氣中滿是自豪。
盡管保障經驗已然很豐富,但在今年閱兵任務中,他們也遇到了一些新挑戰。為了能呈現同時拉出14道彩煙的效果,他們在發煙方式上作出了新嘗試。
14道彩煙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戰歷程,象征著14億多中國人民奔向強國復興的光明前景。想到這些,衛星和戰友們更是鉚足了勁,自受領任務起,便緊鑼密鼓地準備起來。
“發煙方式的改變,使所有細節都需要配合變動。”衛星說。單個發煙器裝幾枚發煙彈最合適,發煙孔的數量選用多少更適中……數月間,他們反復推敲每一個細節,不斷尋找最優解。
“國家大禮,萬無一失。”這是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官兵一直堅守的榮譽與信念。在衛星心中,為了守護好這份使命與榮光,無論付出多少都值得。
閱兵當天,7架殲-10表演機壓軸出場,為這場盛大的活動增添了濃厚的儀式感和氛圍感。那些由彩煙點綴的畫卷,定格在一幀幀影像里。衛星最喜歡的是一張記錄表演機飛過一座古建筑時的照片。一靜一動、一古一新,這一刻的同框,彰顯著古老的中華民族在新時代依舊生機勃勃的美好寓意。
就在前幾天,衛星入伍滿10年。回望10年軍旅歷程,他跟隨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接受過祖國和人民的檢閱,也多次在異國天空代表中國空軍一展風采。聊起那些令他驕傲的時刻,那些彩煙在天空留下的一幅幅畫卷在他腦海里浮現。他滿含深情地說:“那些彩煙與畫卷,就是我們向祖國和人民作出的精彩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