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區域的腐殖層干燥指數已接近臨界值,必須立刻清理!”端午節前夕,貴州省福泉市民兵應急連連長王斌帶領民兵骨干在貴州福泉國家森林公園進行“拉網式”安全隱患排查時,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放過一絲一毫的山火隱患,召集大家迅速揮鍬在山腰處鏟出一條寬約2米的隔離帶,并在周邊豎起警示牌提醒游客遠離危險區域。
福泉市地處貴州中部,森林覆蓋率達62.19%,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區。王斌告訴筆者:“福泉市山高林密、地形復雜,遇到山火撲救難度很大,所以要更加注重防患于未‘燃’。”
提及2022年9月陸坪鎮的那場山火,王斌仍然記憶猶新。“濃煙裹著熱浪撲來,隔著防護服都能感受到灼痛。”當時,福泉市陸坪鎮突發山火,熊熊燃燒的火焰從山腰迅速向四周蔓延,離最近的小巖村僅有200余米,情況十分緊急。現地指揮部當機立斷,決定由該市民兵應急連依托村子左側天然沖溝開辟防火隔離帶。
該市民兵應急連受領任務后,王斌帶領民兵應急連骨干一頭扎進沖溝,自下而上清理可燃物,開辟隔離帶。然而,溝頂處坡度接近90度無法使用油鋸清障,他們便用刀砍、徒手扒,鏖戰2小多時終于成功阻隔火勢。
任務完成后,他們不僅沒有因“勝利”而沾沾自喜,反而開始針對此次任務中的細節進行復盤總結:民兵執行山火撲救任務就是與“火魔”搶時間、比速度,如何提高開辟隔離帶效率?如何借助科技力量開展滅火任務?如何加強撲火現場指揮協調?帶著這些問題,該民兵連組織集智攻關。他們全面梳理總結近年來執行山火撲救任務的經驗教訓,修訂完善民兵執行不同類型山火撲救任務方案預案,并細化配套人員清單、裝備清單、特情清單;分批組織民兵開展森林防滅火專業訓練,重點圍繞火情偵察、態勢研判、力量配置、戰術撲救、安全避險、火場清理等課目展開專攻精練,不斷提升民兵分隊森林滅火“硬實力”;積極參與軍地聯合森林防滅火應急演練,結合薄弱環節針對性設置特情、險情,在“實戰化”演練中全面錘煉民兵應對突發火情的處置能力。
與此同時,該市人武部還積極協調將民兵森林防滅火器材納入全市應急裝備器材保障體系,并結合轄區森林防滅火形勢為民兵連增購了火情偵察無人機、多旋翼滅火無人機、履帶式滅火偵察機器人等新型滅火裝備器材。
經過近3年的努力,該市民兵應急連通用滅火裝備器材檢驗及格率達100%、優秀率超85%。在前不久上級組織的群眾性練兵比武活動中,該連以領先第二名近1分鐘時間的成績摘得防火隔離帶開辟項目桂冠,連長王斌獲評“貴州省優秀民兵教練員”。
“越早發現、越易撲滅。”該市人武部領導告訴筆者,他們在與地方應急部門建立雙向通聯機制的同時,充分發揮民兵分布廣、情況熟的優勢及時掌握轄區火情,并在重要防火時段建立每日火情“零報告”制度,確保遇有火情第一時間掌握,及時做好出動準備。
為將山火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該市民兵應急連還組織民兵深入學校、村寨,通過開展講座、派發傳單等方式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在今年森林特別防護期,他們創新推行“民兵+專職消防員+網格員+護林員”聯防模式,在全市8個鄉鎮建立民兵防火工作站,每個站點配置5名經過專業培訓的民兵,與專職消防員、護林員、網格員混編成組,劃分責任片區開展常態化巡查。今年清明節期間,這支聯合巡護隊累計勸阻違規用火行為260余次,成功預警并制止了3起可能引發山火的事件,確保了林木資源安全。
從傳統人力撲救到科技裝備賦能,從被動應急到主動防控,福泉市民兵應急連用科技與汗水在青山綠水間筑起了一道安全“防火墻”。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福泉市民兵應急連開展森林防滅火裝備操作訓練。
福泉市民兵應急連開展森林防滅火實地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