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學畢業先是來到浦發銀行昆明分行工作,2019年通過軍隊文職人員公開招考成為云南省貢山縣人武部一名機關人員。
貢山縣交通不便、經濟落后,曾是國家“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入職之初,縣人武部僅有我一名文職人員,因業務不熟、情況不清、能力跟不上,工作上感到很吃力,經常加班到深夜。有時想到自己剛走出老家的大山又來到這片深山,曾經一度有些灰心甚至打起了退堂鼓。然而,一次特殊的經歷讓我打消了“當逃兵”的念頭。那是2022年初,在素有“秘境”之稱的獨龍江鄉參與“為英雄畫像、憶英雄事跡”尋找烈士足跡活動時,我深入了解到邱旦史、張枝繁、于建輝等一代代邊防官兵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被他們“扎根獨龍江、一心為人民”的精神深深打動。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在工作中漸漸同當地群眾和廣大民兵打成一片,老鄉家的“火塘”邊多了我這個穿著“孔雀藍”有說有笑的小伙子。邊疆雖苦,但一線的工作更容易產生獲得感和價值感,最終我堅定地選擇留下來并在駐地成了家,真正在邊疆扎下了根。
事非經過不知難,成如容易卻艱辛。我剛入職那會兒,很多業務都是第一次接觸,常常是手足無措、錯漏百出,這讓我有一種深深的挫敗感。有一天,我經過保密室看見50多歲的老職工余祥生還在加班,他對著一本小冊子認真地敲打著鍵盤,原來是在學習五筆輸入法。多年來,這位退役后在人武部工作了整整26個年頭的老職工,始終保持著敬業本色,曾獲得多項榮譽。看著他專注學習的樣子,我深受觸動。此后,我也照著“余祥生們”的樣子抓學習、強素質,有空就翻書學習文件,同時還積極向上級機關和人武部的老同志請教工作。從那時起,我養成了隨身帶一個小本子記筆記的習慣并在每晚睡覺前將當天工作進行復盤,這讓自己受益匪淺。
2020年4月,我到縣人武部結對幫扶的馬庫村開展掛鉤幫扶工作,積極協調為該村困難家庭募捐助學金、多方爭取為該村建設小學游樂設施、鼓勵該村村民發展旅游民宿等,贏得村民廣泛好評。當年汛期,該縣受暴雨影響導致多處發生山體塌方,獨龍江鄉交通和通信一度中斷,4000余名獨龍族群眾和滯留的300多名游客安危牽動著人們的心。我和應急連的8名民兵主動請纓,徒步80余公里翻越高黎貢山,經過36個小時的艱難行軍,成為第一批挺進獨龍江鄉的救援力量。救災期間,我們疏散群眾、搭建帳篷、搬運物資、安撫游客……整天忙得連軸轉,由于救災任務重、工作強度大,每天下來都累得精疲力盡,有時晚上困得實在睜不開眼時就用冷水洗把臉,而后在院子里跑兩圈回來繼續干,最終出色完成了任務。
曾有人說,在艱苦的邊防躺著都是作貢獻,但我更認同這樣一句話:“條件艱苦,要能吃苦;駐地雖偏,要努力爭先;山高水高,工作標準要更高。”這些年,盡管遠離家鄉來到邊關,但我從不后悔當初把腳步邁向怒江。時至今日,我想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楊白冰整理)
【個人簡介】徐爽,2019年社會招考文職人員,現為云南省怒江軍分區機關文職干事,先后被軍委國防動員部和云南省軍區表彰為“基層治理規范化建設先進個人”、“新時代最美國動人”,榮立三等功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