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閻洼子四十二烈士堅貞不屈,用鮮血和生命保守了黨的秘密,犧牲時平均年齡不到30歲……”端午節前夕,甘肅省慶陽軍分區組織全體官兵、文職人員再次走進南梁革命紀念館,在重溫紅色歷史中學習先輩精神、激發奮進力量。聚焦“鑄牢政治忠誠、打好攻堅之戰”深化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該軍分區注重用好用活駐地紅色資源,通過現地教學、情景教學、案例教學等,讓歷史照進現實,使官兵受到教育。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該軍分區領導介紹,慶陽市紅色資源豐富,現有紅色遺址遺跡230多處、革命文物保護單位156個、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2個、革命紀念館12個,全國和全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12個,為深化教育實踐活動提供了“生動課堂”。近年來,他們充分發揮紅色資源鑄魂育人功能,積極聯合地方有關部門深入挖掘整合駐地紅色資源,把轄區戰斗遺址、革命舊址、展陳場館等“串點成線”,精心打造6條紅色研學路線、32處重點教學點,形成覆蓋全市的紅色教育矩陣;依托革命紀念館、烈士陵園等開展“一地一討論”主題黨日活動,配合舉辦黨史軍史知識競賽、紅色電影展播、書畫攝影展覽等,引導大家不忘來時的路、不忘自己的“根”;組織分享英雄故事、回味“紅軍飯菜”、聆聽黨史宣講,感悟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為民情懷,激勵官兵始終保持昂揚的精神狀態奮進新征程。
深化教育實踐活動中,他們還邀請參戰老兵、烈士后代走進軍營講述紅色故事、與官兵“面對面”交流體悟,同時在營區內建成了南梁精神文化墻、軍事文化長廊等教育陣地,并依托當地媒體建立網上“數字史館”,引導所屬人員從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中汲取精神營養,鍛造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品格。
“新征程上弘揚南梁精神,就要立足本職崗位努力奮斗,勇于攻克更多的‘婁山關’、‘臘子口’……”近日,由該軍分區官兵根據南梁革命故事演繹制作的教育微視頻《逐夢南梁》一經播出,迅速引起了官兵的競相“追捧”。筆者了解到,該軍分區結合南梁精神組織創作了一批紅色題材文藝節目,并借助VR、AR等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教育課堂,有效增強了教育的感染力、滲透力。
與此同時,該軍分區針對部分“網生代”青年官兵對我黨我軍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知之不多、了解不深的實際,抓住官兵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廣泛開展“學習紅色歷史、爭當紅色傳人”活動,用一個個戰斗故事、一件件革命文物感染教育官兵。華池縣人武部通過“情景式”展覽還原王孝錫、任鼎昌等一批革命先輩獻身革命的英雄事跡,打造常學常新的紅色教育生動課堂;正寧縣人武部組織創演紅色秦腔劇《寺村塬》,在寓教于樂中讓大家更深切體悟到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史、犧牲奉獻史;慶城縣人武部結合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全體人員深情誦讀《盛世中國》、《黨旗頌》等紅色經典作品,引導大家從中探尋紅色記憶、引發思想共鳴。
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該軍分區著力將官兵在深化教育實踐活動中煥發的政治熱情轉化為推進國防動員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力,引導大家積極投身練兵備戰生動實踐強化素質、練強本領。前不久,該軍分區在甘肅省軍區組織的參謀業務比武競賽中取得團體總分第一和多項單課目第一的好成績。奪得“個人綜合排名第一”的環縣人武部朱學新深有感觸地說:“成績的背后是身上肩負的使命重任,打好攻堅之戰須臾不可懈怠。”(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
慶陽軍分區組織“四信”專題教育實地參觀活動。
慶陽軍分區組織官兵到南梁革命紀念館參觀見學。
慶陽軍分區組織官兵到紅色場館進行現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