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原則,守住底線,在紀律法規的約束下開展健康的人情往來。
人情,指世間約定俗成的事理標準,是人與人之間相互聯系的一種社會關系反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情還包括情面、情誼和禮節應酬等習俗。心理學研究表明,講人情雖然可以穩固人際關系,但同時也可能導致心理負擔。
現實生活中,重情重義是人性之美,人情往來無可厚非。人生在世,都需要人際交往和精神交流,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交往半徑不斷擴大的過程,重視人情會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溫暖。但是,人情也有其庸俗、世俗甚至功利的一面。作為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應當正確對待和處理人情交往,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堅持原則、守住底線,在紀律法規的約束下開展健康的人情往來。切莫被人情世故所累所困,使人情“變味”,更要防止別有用心者打著“人情”的幌子行“圍獵”之實,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拒腐蝕永不沾。
人情問題看似是個人交往的小事,然而處理不好則容易演變成為敗壞黨員干部作風形象的大事,因此絕不能小視、更不能無視。廣大黨員干部要將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人情問題作為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題中應有之義,作為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干事創業的內在要求,始終堅守、常抓不懈,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如何把重情義與守紀律和諧統一,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掌握人情關系的處理藝術,明確哪些是應當有、應當講的人情,哪些是不應當有、不應當講的人情,特別是當個人感情同黨性原則、私人關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觸時,必須毫不猶豫地站穩黨性立場、堅定不移維護人民利益。
然而也不可否認,現實中有一些人把情面看得比原則重要,不知不覺地做了人情奴隸,什么“忙”都幫、什么“事”都管。有的在選學送學、評功評獎等敏感問題上打招呼、遞條子,有的礙于老鄉、同學、戰友的情面說了不該說的話、辦了不該辦的事,有的甚至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是非不分、被人利用,喪失了作為共產黨員應秉持的原則和立場。黨員干部如果把講人情變成徇私情,為了照顧所謂的“人情”、為了維護所謂的“臉面”,不惜違背原則、觸犯法紀,必然會為此付出慘痛代價。作為一名黨員干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以忠誠之心對待組織、以敬畏之心對待法紀,在人際交往中守紀律、講操守,自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
我們處在這個講究人情的社會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在親情愛情友情面前失去抵抗力。遇到一路看著自己長大的長輩有事相托,遇到一直栽培自己的老領導有事相請,遇到一起摸爬滾打的老戰友有事相求,在知恩圖報的道德驅使和下不為例的心理試探下,很容易敗下陣來。人情如河、原則如堤,“逾堤”的人情不是溫情而是災情。如何把好“人情關”,是對黨員干部黨性修養、道德操守、品格德行的考驗。學會說“不”,則是防止原則大堤潰決、避免人情關口失守的第一道閘門。在處理人情問題上,學會合理的拒絕至關重要,這不僅是集中精力干事創業的現實需要,也是防止原則潰堤的“預防針”,決不能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要敢于表明態度、亮明觀點,不能怕得罪人、不能怕落罵名,該推的敢于推、該擋的堅決擋,尤其是對一些有違規定的人和事更要堅決抵制,做到什么時候都不能讓人情味逾越原則性。當然,處理人情問題也要講究方式方法,要做好耐心細致、周到熱情的解釋引導工作,努力做一名既講原則、又有溫度的黨員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