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片經濟發展的熱土,現有省級以上新興園區(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71個。這些新興園區因其在核心技術、產品研發等方面的突出優勢,成為轄區最具競爭力的創新高地、人才高地和產業高地,同時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和挖掘新興領域動員潛力的富集區域。
近年來,江蘇省軍地準確把握新興園區交叉融合發展特征,積極探索協同共進新路徑、潛力轉化新舉措,促進武裝工作與經濟建設同頻共振、“戰場”與“市場”精準對接,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譜寫了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蘇州市金雞湖畔的蘇州工業園區一角。
常州經濟開發區舉行人民武裝辦公室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鎮江市組織民兵分隊進行專業技能訓練。
前瞻布局,建設軍地溝通“主渠道”
“經研究決定:任命劉昌如同志為一排排長,張勇同志為二排排長……”前不久,江蘇省鎮江高新區某民兵專業分隊整齊列隊接受上級點驗,高新區人民武裝辦公室(以下簡稱人武辦)領導宣布新任民兵骨干名單。
今年,鎮江高新區依托園區企業編建多支民兵專業分隊,專業對口率高、高素質人才多。在這一過程中,人武辦發揮了重要作用。
鎮江高新區信息技術、現代物流、數字創意等新興企業眾多。以往,屬地代管的人武部因人少事多,武裝工作難以兼顧高新區,在高新區一直存在著民兵整組難落實、訓練時間難協調、潛力信息難更新等問題。
2022年,高新區成立人武辦,由軍分區機關1名處長任人武辦主任兼高新區黨工委委員,園區一名黨工委領導掛鉤聯系武裝工作,同時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有了專門的協調機構和工作人員后,高新區武裝工作質效明顯提高,難題迎刃而解。
“新興園區經濟建設如火如荼,日益成為科技前沿陣地,成為新興產業領域人才、技術、科技創新的聚集地。將新興園區資源優勢轉化為國防動員援戰優勢、不斷提高基層武裝工作服務備戰打仗的貢獻率,建立規范的武裝工作機制是關鍵。”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江蘇省軍區領導形成清晰思路。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江蘇省軍區緊跟地方區劃調整步伐,瞄準新質生產力前沿陣地前瞻布局,聯合地方政府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層人民武裝部建設的意見》、《基層人民武裝部建設細則(試行)》等文件,確立新興園區“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工作運行、作用發揮”等4個方面的規范,進一步明確國家級和省級新興園區分別由軍分區和縣級人武部派駐人員,1名園區黨工委領導任人武辦第一主任或副主任。人武辦參照鄉鎮(街道)武裝部的模式管理運行,落實黨管武裝工作制度。
這一系列舉措將武裝工作陣地建在國防動員援戰工作前沿處、新域新質力量集中地,新興園區人武辦逐漸成為軍地溝通的“主渠道”、潛力資源的“轉運站”,形成了園區武裝工作與經濟建設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南京市按照“軍事機關主導、功能園區主抓、特色企業參與”的思路,挖掘新興園區在科技人才、新興技術、產業資源上的潛力,創新軍地資源要素共享;南通市實現新興園區武裝機構全覆蓋、人員編制零空缺;泰州市結合區域醫藥產業特色,推行醫藥高新區與高港區“區政合一”運行模式,促進園區黨管武裝工作高質量發展。
“每當有困難,我們都會想到民兵分隊,這支隊伍在應對突發事件、搶險救災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強園區武裝工作和經濟發展都很重要,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徐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人武辦副主任王衛清說。
常州市民兵分隊進行太陽能板更換維修訓練。
宿遷市民兵操控無人機執行搜尋任務。
南通市民兵分隊開展無人機偵察訓練。
精準對接,打造數字化“潛力超市”
“邁進數字經濟時代,知識、技術與產業加速融合,各類生產要素廣泛連接,經濟空間布局正在重塑……”在“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中,江蘇省圍繞未來網絡、B5G/6G通信等展開核心技術攻關,加快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重點產業發展,為國防科技創新發展提供了科技產業支撐。
走進蘇州市智能制造融合發展中心,新產品新裝備令人眼花繚亂,新技術新應用讓人目不暇接。解說員向參觀者介紹蘇州市作為經濟大市、產業大市、開放大市在新興領域的實力:蘇州市是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生物醫藥技術創新中心、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有高新技術企業15萬余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0余家。
這些產業和人才資源多集中在新興園區,如何挖掘這一潛力富礦?蘇州軍分區將摸清底數、核準潛力、搭建平臺作為解題之策,依托地方大數據中心及時掌握潛力數質量底數,構建蘇州數字化“潛力超市”,搭建供需對接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傳遞不及時等問題,暢通快速動員援戰鏈路。
“潛力超市”貨架充盈、貨品新鮮,還需及時更新。這些天,常州經濟開發區人武辦主任吳昊聽說園區有一家智能制造企業入駐,立即到企業了解情況。
“新技術更新迭代快,園區企業進出頻繁,經常有新企業入駐。我們要勤快一些,經常去跑一跑看一看,掌握新情況、新動向和精確的數據。”吳昊告訴記者,開展潛力調查就是要多遴選人才和裝備入庫,推進優質潛力入案。
江蘇省各地緊扣新興園區企業多、科技強的特點,定向施策、精準發力,敏銳洞察新興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為新興技術、新質力量進入國防動員援戰鏈路鋪路架橋。
宿遷市深挖優質潛力,針對轄區智能家電、激光制造等特色產業,持續進行重點潛力調查;連云港市聚焦分布領域新、科技含量高的企業,采取“依托政府查、深入市場挖、組織專家薦”等方法,加強數字化潛力庫建設;泰州市先后開展多輪企業走訪調查,形成數據較為完備的“潛力超市”;淮安市對照應戰應急要求,常態化開展企業走訪,細化園區企業規模、技術水平、產品信息分類。
“我部需要技術支持,想找一個對口的高新企業”、“我部需要一批宿營方艙和制氧方艙”……針對部隊需求,無錫市通過潛力數據庫迅速匹配合適企業,選定最優方案,這一工作模式在全省率先推開。當前建設潛力數據庫,搭建供需對接平臺,促進優質潛力轉化為支援保障實力,成為各地普遍做法。
江蘇省軍區組織民兵“四會”教練員示范講解衛生與救護技能。
南京市棲霞區組織民兵應急分隊開展實戰化綜合演練。
借梯上樓,培育新質戰斗力增長點
前不久,在如皋市“四會”教練員集訓現場,近200名民兵教練員和民兵骨干、專武干部共上一堂課,主題為人工智能與物聯網。
“找準新興領域科技力向新質戰斗力轉化的契合點,離不開較強的向戰思維、較高的軍事和科技素養。這次集訓增加高科技相關課程,旨在彌補大家在科技素養方面的不足。”南通軍分區某處參謀杭建軍介紹,他們在民兵和專武干部教育培訓方面,聚焦信息化、智能化、無人化作戰樣式,采取開設大講堂、組織討論、現場觀摩等方式,幫助參訓人員了解“網絡+”、“智能+”、“數字+”等知識,提高他們的科技認知力、創新力、運用力,推動先進科技、優質潛力資源向新質戰斗力轉化。
在新興園區,新技術新理念層出不窮,對基層專武干部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去年以來,南通市有3名業務能力強、軍事和科技素質高的副科職武裝部長提升到新興園區任正科職武裝部部長職位。
揚州軍分區針對新興園區企業聚集的現狀,借助企業走訪、征兵宣傳、民兵整組等時機,深化國防教育宣傳,講清楚“生產經營與國防動員的互動關系、科技賦能與科技強軍的互通之處”,積極引導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武裝工作,推動園區建設主動融入國防動員大局。
仲夏時節,黃海某海域,一場應急救援演練正在進行。無人機、無人艇依令前出;救援機器人迅速接近“落水人員”……鹽城市民兵應急分隊采取無人與有人相結合的方式成功救起“落水人員”。
“這些新裝備來自新興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應急救援中作用明顯。”鹽城軍分區領導介紹,他們充分挖掘新興領域企業潛力,將專業技術人才編入民兵隊伍,健全先進技術預先儲備、敏捷響應和快速轉化機制,預征預儲新域裝備,培育戰斗力新的增長點。
“生產力、戰斗力構成要素的核心都是人。發揮新興園區高新技術企業人才優勢,培養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是加快新質生產力轉化、新質戰斗力提升的重要支撐。”這是江蘇省軍地領導的共識。一直以來,江蘇省軍區聯合相關單位將新興領域人才培養儲備放在重要位置,依托各領域人才資源,建立網信、科技、交通運輸、國防科工等重點領域專業人才庫,優先建設重點援戰行動的專業保障隊伍,同時積極適應軍事人力資源需求研究制定優待政策,引導激勵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參軍入伍、編入民兵隊伍,為新質戰斗力提升提供人才保證。
引進裝備借水行舟、引入人才借梯上樓。近年來,江蘇省軍區借助新興園區科技、人才、裝備優勢,大力推動民兵隊伍轉型升級,民兵力量建設布局向重點地區聚焦、向新興園區聚集、向新興領域拓展,民兵隊伍應戰應急能力“水漲船高”。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