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滔滔,一路東流,這樣的安寧來之不易。大堤上,奮戰20余天的福建省龍巖市近百名民兵繼續擺開“戰場”,一場復盤檢討會“火熱”進行。
“任務完成很圓滿,為什么要組織復盤檢討?”正在組織民兵進行清淤收尾工作的市民兵應急營黃班長的疑問道出了眾多民兵的心聲。前段時間,龍巖市普降暴雨,危難時刻,龍巖軍分區組織數百名官兵和民兵緊急馳援,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
“勝戰之后析得失,比開‘慶功宴’更重要。在復盤檢討中總結經驗啟示,只為下次更好迎戰強敵。”龍巖軍分區領導態度鮮明。
“龍巖地處閩西山區,這次遭受特大暴雨侵襲,幸虧有‘天眼’無人機、‘龍吸水’搶險車等高新技術救援裝備,發揮了‘神兵’作用,為災區救援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漳平市人武部梁藝能說。
持續不斷的戰場鼓動,是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的保證。“災后搶救搶修,民兵是主力軍,干的都是重活累活。”在武平縣,民兵救援隊剛剛完成群眾轉移后,稍作休整就又投入到道路搶修、通信搶通等災后重建任務中,有過半數民兵連續奮戰數十個小時。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導致少數民兵身心疲憊,這時做好戰場鼓動和心理疏導就變得尤為重要。
“救災行動推進到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一線排憂解難就要做到哪里。”全程參與救災的武平縣人武部韓志英感慨地說。
檢討反思會上,龍巖軍分區官兵和民兵骨干你一言我一語,既總結了經驗,又查找了不少薄弱環節。
“災情來臨時,指揮員如何量情用兵、科學用兵,確保民兵隊伍發揮最強戰斗力?”
“災后重建中,遇到地方群眾訴求與當前任務有沖突時該怎么辦?”
復盤會上,大家積極建言獻策,深入研究民兵遂行任務時的深層次問題……從思想認識到工作實踐,從宏觀指導到具體措施,一個個解決方案逐漸清晰。
以迎考的心態暴露問題,就能以勝戰的姿態解決問題。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該軍分區著眼未來多變的戰場和“流動”的戰位,研究完善作戰指揮、應急處突等軍地協同機制,優化細化各類應急預案,以上率下謀戰研戰的氛圍日益高漲。
龍巖軍分區組織民兵分隊展開災后清淤工作。(攝影/李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