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李佳琦 發布:2025-09-18 07:13:24
韓略村:虎腹亮劍截擊敵寇
■武 帥
解放軍檔案館館藏檔案1943年《太岳軍區縱隊司令部戰斗紀要》。
解放軍檔案館館藏檔案1943年《敵反轉掃蕩岳南圖》。
韓略村,坐落于山西臨汾東北25公里處,緊臨日軍前敵指揮部,扼守臨(汾)屯(留)公路進山要沖,四周據點星羅棋布,堪稱日寇心腹之地。1943年10月,以服部直臣少將為首、會集日軍“精英”的“軍官戰地觀戰團”在此全軍覆沒,震驚日本朝野。
1943年秋,日軍調集兩萬余人,采用“鐵滾式三層陣地新戰法”對太岳抗日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與此同時,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陜甘寧邊區危如累卵。腹背受敵的危急關頭,八路軍太岳軍區第2軍分區第16團臨危受命,火速西進馳援延安,保衛陜甘寧。
部隊喬裝疾行,巧妙穿過兩道封鎖線,悄然抵近韓略村附近,通過地方武裝獲得情報:臨屯公路每日有敵車隊往來,且警戒松懈;公路兩邊是懸崖陡壁,高坎上有斷斷續續的凹地,是理想的伏擊地點。戰機稍縱即逝,分區司令王近山當機立斷,決定暫緩行軍,命令部隊于韓略村西南公路兩側設伏,痛擊日寇,以配合腹心地區反“掃蕩”作戰。
10月23日夜,部隊隱蔽進入伏擊陣地。次日晨,日軍13輛汽車駛入死亡陷阱。槍聲驟起,伏擊部隊輕重火器瞬間織成火網。6連精準一擊,隊尾汽車當即癱瘓,斬斷敵退路;9連如鐵閘般封死前方隘口,敵陣頓時大亂;4連、5連分別配置在公路兩側陡壁處,迅速完成對敵分割合圍。經白刃廝殺,我軍3小時擊斃日軍旅團長以下120余人。
我軍在轉移途中臨機應變,乘勢設伏,在敵之腹地打了一場干脆利落的伏擊戰,全殲由日本“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兩個中隊學員及其他中隊長以上軍官組成的專門前來參觀“掃蕩”新戰法的戰地“精英”。根據解放軍檔案館館藏檔案《太岳軍區縱隊司令部戰斗紀要》記載:“韓略村伏擊戰創造了太岳區反掃蕩空前的模范戰斗。”
這一戰打亂了敵人的“掃蕩部署”,敵緊急集結兵力在飛機掩護下分路趕至韓略村附近尋找我主力部隊時,第16團早已跳出封鎖線,按照預定計劃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途。
(“戰史回眸”欄目圖文均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