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責任編輯:郭妍菲 發布:2025-09-16 08:16:05
火箭軍某部聚焦實戰從嚴開展補差強能訓練——
野外駐訓跳出“舒適區”
■穆思遠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張新凱
該部車隊快速機動。劉志詞 攝
星月當空,夜風微涼,多型裝備車輛在陌生路段快速機動行進。火箭軍某部方營長一邊用目光掃視途經地域,一邊思考哪處山地適合隱蔽待機、哪條岔路方便快速轉進,在腦海中“預演”各種作戰行動。
“雖然還未抵達駐訓場,但從駛出營門的那一刻起,‘戰斗’就已經打響。”方營長告訴記者。
“練兵備戰是千錘百煉的過程,只有主動跳出‘舒適區’,才能練出真本領、硬功夫。”該部領導告訴記者,為拓展駐訓空間、豐富訓練內容,從嚴錘煉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能力,他們專門組建“藍軍”分隊,區分不同地域環境和任務類型開展實戰實訓。今年,該部增設臨河水灣、密林山地等10余處陌生駐訓地點,通過分批次轉場、交叉滾動輪訓等方式,讓官兵經受更多未知戰場的考驗。
機動途中,各主戰分隊以小群多路方式開赴駐訓場。官兵剛抵達某野外駐訓點,就接到導調組“進駐即打”的命令,各作戰單元立即與“敵”展開激烈較量。硝煙未散,復盤總結隨即展開,紅藍雙方圍繞指揮籌劃、隱蔽偽裝等方面發現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
該部領導介紹,為聚焦實戰補差強能,此次駐訓,他們不斷提升訓練難度,科學制訂不同課目訓練計劃,倒逼官兵找差距、查弱項,著力補齊短板弱項、提升訓練質量;增加午夜后反擊訓練頻次,針對訓練中發現的問題,開展集智攻關、研究改進措施,進一步完善訓練方案;區分指揮員、主要骨干、備份號手等不同層級,細化崗位職責、處置流程、戰場分工,幫助官兵提升適應戰場需求的戰斗技能……
一次路線勘察行動中,一輛勘察車突發故障,綜合防抗班組指揮員打開發動機蓋觀察研判后得出結論——發動機配件老舊需更換。還沒等修理員趕到現場,駕駛員已自行完成配件更換,訓練繼續展開。
看到這一幕,負責現場督訓的該部作訓參謀并不意外:“未來戰場情況復雜多變,對官兵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培養更多滿足戰場需求的全能型人才,才能促進部隊戰斗力建設。”這名作訓參謀介紹,他們探索推行“一專多能、一兵多用”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官兵不斷拓寬能力邊界,大部分官兵掌握兩門以上專業技能,大幅提升了戰場適應能力。
“從‘一崗精’到‘多崗通’,不僅是知識的增長,還有思維的轉變、能力的提升。”某發射營田營長介紹,為進一步培塑官兵戰場思維,他們要求各分隊官兵圍繞任務地域和重點目標展開“一地一案、一情一案、一段一案”研究,對作戰環境、行動方案鉆研不透的不許轉場,倒逼官兵主動思戰謀戰研戰,不斷提升應急應戰能力。
日前,該部一場快速機動部署訓練拉開帷幕。在驗收此前研究成果的答辯環節,田營長對照原定晝夜部署轉換方案,提出野外駐訓的3類10余項改進措施,順利通過考核。走下答辯席,他立即返回戰位,帶領全營官兵迅速向下一處陌生地域轉進。
訓練摻不得半點水分
■楊 悅
習主席深刻指出:“部隊還是要練,要隨時準備打仗,枕戈待旦不是唱歌唱出來的”“要始終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項工作向打仗用勁”。野外駐訓,是部隊錘煉實戰能力、提高打贏本領的“黃金期”。各部隊只有讓訓練中的每個環節都經得起硝煙檢驗、每道考題都融入實戰背景,才能把這一實戰化訓練的“黃金期”變成戰斗力增長的“躍升期”。
軍事訓練是未來戰爭的預演,野外駐訓是貼近實戰的練兵方式,摻不得半點水分。打仗硬碰硬,戰場上需要的是打破套路的戰場思維、以變應變的實戰意識。為走出訓練“舒適區”,練就打仗真本領,火箭軍某部將駐訓點設在陌生地域,陸軍某旅摒棄套路化的演練方案。兩支部隊都按照“真、難、嚴、實”要求,將不符合實戰要求的“花架子”“虛把式”趕出駐訓場,在對接戰場中實打實提升部隊戰斗力。
實戰化訓練是一個不斷為戰斗力“提純”的過程。各級唯有擠掉練兵備戰中的水分,堅決杜絕一切游離于戰斗力標準之外的虛耗,堅決拋掉影響備戰打仗精力的包袱,才能有效錘煉戰場制勝本領,確保關鍵時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贏。
這場演練沒有“劇本”
■陸軍某旅某連干部 葉天雙
前不久,一場多火力、多彈種、跨晝夜的實彈射擊綜合演練,讓我強烈感受到駐訓場上的新變化。
按照以往經驗,演練一周前,各項方案計劃便已基本確定,為官兵留足準備時間。可這次演練,我們等待數日,卻遲遲沒等到方案下發。這讓我感到一種“暴風雨前的平靜”。
果然,直到演練前一天,連隊才接到上級下發的方案。更讓我們意外的是,方案明確:此次演練全程不設腳本、不定套路、不打招呼,重點突出戰場特情的隨機性和未知性,旨在檢驗部隊復雜情況下應急應戰能力。
演練當天,隨著“戰斗”打響,炮長謝文首戰即遭挫——車組抵達發射陣地后,還沒來得及調整裝備參數,就被導調組命令打亂重組。按照新的作戰要求,他需要與列兵瞄準手李權海配合完成射擊。面對從未合作過的新瞄準手,謝文心里沒有把握,我也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不出所料,實彈射擊過程中,彈著點出現偏差。謝文立即命令車組成員進行修正,展開新一輪火力打擊。最終,他們雖然完成了任務,但成績較以往明顯下滑。
“打仗從來沒有套路,戰場最忌一成不變!”復盤會上,機關干部董德龍的一番話,讓我們感到臉上火辣辣的。以往實彈射擊演練,我們總會提前準備各類特情處置預案,官兵只需按預案走好每一步流程就能完成任務,這顯然不符合實戰化練兵要求。
觀念不更新,戰斗力建設就會偏離“靶心”。演練結束,全連官兵立即對照問題制訂整改措施。后續訓練中,我們打破常規訓練套路,依托野外復雜環境組織專攻精練,在“增變數、研招數,想敵情、練特情”中扎實錘煉打仗本領。
最近一次訓練,連隊被抽調至某陌生地域進行實彈戰術考核。導調組將多種特情隨機組合,不斷設考題、出難題,我和連隊官兵見招拆招、靈活處置,圓滿完成實彈戰術考核。
從“拿著‘劇本’演”到“拋開預案練”,駐訓場上的變化,讓向戰為戰的導向愈發鮮明。隨著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的深刻改變,我們只有主動求變、積極應變,敢于在平時訓練中跳出“舒適區”,戰時才能多一分打贏底氣。
(胡慶峰整理)